【摘 要】
:
按照一个经过当代语境提炼后的六经病理,也可以执简驭繁,赅原文之外的百方,取得满意的临证疗效。阳明病病理新内容.实性病理有:津液病之气热、津液病之腑实即实热(食、屎)结、津液病之水饮热结、血病之瘀热、血热;虚性病理有:津液虚热、血虚热.新纳入的内容,虚证主要是精血虚损的虚热,实证主要是热重于湿的湿热、痰热、血热病理等,同时完善了津液虚热、血虚虚热和瘀热等病理.六经方药的使用,分为二种:一种是病机式运
【机 构】
:
哈尔滨市全景脉学研究所 150000
【出 处】
:
第四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全国经方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一个经过当代语境提炼后的六经病理,也可以执简驭繁,赅原文之外的百方,取得满意的临证疗效。
阳明病病理新内容.实性病理有:津液病之气热、津液病之腑实即实热(食、屎)结、津液病之水饮热结、血病之瘀热、血热;虚性病理有:津液虚热、血虚热.新纳入的内容,虚证主要是精血虚损的虚热,实证主要是热重于湿的湿热、痰热、血热病理等,同时完善了津液虚热、血虚虚热和瘀热等病理.
六经方药的使用,分为二种:一种是病机式运用,在相应原理范围之内,凭借随机不固定的证据,即可直接确定惯用方药;另一种是方证对应式运用,依赖固定、可以重复的证据,精确对应具体方药,目前常分二类,一类是指针式方证对应,其证据一步到位确认方药;另一类是分级证据方证对应,先辨六经、再辨方证。
全景视野下的阳明病脉。经方原文和后世各家,都没有解决区分管体与波动、搏动强弱与波流混合容量大小的问题。全景要素化核心指感成分说明:阳明病脉成分以搏动成分为主。脉搏主干径向压力波有力、轴向速度波及波流有力、充实,边际振动协同类似。阳明病诊疗经验,侧重于平脉论治,强调指感简洁直观,如经常依赖大结节状标志物,提示阳明病理,属于全景脉学实用脉诊技术的一种。
正文六经自圆、以赅百病,且在相应治疗上,传统中医也由原文方剂,演化出无数后世良方;只是千年之后,这些后世方剂的运用,与六经病理对应渐行渐远,其中原因众多;按照一个经过当代语境提炼后的六经病理,也可以执简驭繁,赅原文之外的百方,并取得满意的临证疗效。
其他文献
总结王邦才辨治难治性高黄疸经验.提出引起本病的病因不应囿于湿邪为患,要重视热、瘀、痰、虚.本病的发生多缘于湿、热、瘀、毒互凝肝络,脏气闭塞不通,形成瘀浊内阻,阴阳乖违,寒热并见,虚实相兼的复杂病机.诊断上不必囿于阴黄、阳黄之分,而是病证结合,先辨病,再辨证.治疗上重视仲景治黄经验,善于运用仲景方药,并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及有效方药.
“四逆散”之条文《伤寒论》中仅一见,为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由柴胡、枳实、芍药、甘草4味药组成。方中柴胡苦平,微寒,疏达肝气,升脾胃之清阳;积实辛苦酸,微寒,泻热行气,降脾胃之浊阴;白芍苦酸,凉,益阴血,敛肝阴,缓中调胃;甘草甘平,益太阴之气,缓急止痛。柴胡配枳实,两者一升一降,可升清降浊,疏达阳气,宣畅三焦气机;柴胡甘草同用
喘证是由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本文以"喘"为关键词,通过研究总结《伤寒论》辨喘脉证并治方探讨治喘的理法方药。前后共14条文,涉及太阳病,阳明病,太阳阳明合病及误治变证等7首方剂:麻黄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小青龙汤、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栀子豉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大承气汤等。
阳明篇以实热证为主,但虚寒证同样不可忽视。清代医学家柯韵伯提出“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说法,反应出阳明胃与太阴脾病变的一般规律,但使得一些人片面的理解为阳明只有实证,而忽略了阳明中的虚证,从而不能更好的理解阳明篇乃至《伤寒论》的内容。仲景在阳明篇对中焦虚寒证“胃中冷”论述的不多,但却将中焦寒证贯穿了《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始终,在六经传变中各有表现和特点,应该横向理解,纵向联系,从而更深刻的掌握中焦寒
李国栋先生对于仲景条文着力甚多,网上发表很多有关仲景之理法的个人研究,笔者从中得益甚多,浅议白虎汤非阳明方亦是受李国栋先生启发及李国栋先生指导下才得于成篇,采用仲景之言讲仲景之理的方式,破除传统中医认为白虎汤证是阳明气分热证,白虎汤属阳明方的观念,论证白虎汤其实是少阳方.
温清饮在临床上使用了400余年,在清代以前主要治疗崩漏出血,调经止带,因该方既滋阴养血,调理冲任,善于治病求本,奠定了温清饮异病同治的理论基础,历代医家在拓展应用方面,日本领先于国内。温清饮由四物汤合黄连解毒汤而成,可奏温清并用,攻补兼施之效,现临床上已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由血热蕴结引起的急性皮肤病如银屑病、座疮、湿疹、尊麻疹、白塞病、复发性口疮、皮肤瘙痒症、带状疱疹等有很好的疗效,另外如高血压、
温病之卫气营血辨证与六经阳明证关系密切,六经辨证完全包含了卫气营血辨证。阳明证之治疗总则为透表,清热,滋阴。阳明病初起或太阳温病用透表,阳明中焦热盛用清热,阳明下焦热盛出现腑实证用下法清热,如伤少阴太阴阴液,则需要滋阴,温热易伤津,故温热病需要处处顾护阴液。对于阳明热盛伤阴证,用滋阴清热药物治疗。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及黄连阿胶汤的滋阴清热法在后世温病理论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将水分为饮的水和饮食物中的水两类,探讨了两类水在机体内的运行循环路径和规律,水液运行走向分为四个途径分别是灌溉滋润全身内外、渗入血脉成为血中的水、被阳气气化为津液及变为尿排出.水液运行与太阳和太阳病关系密切.
四逆散源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以柴胡、芍药、枳实、甘草组成,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功效,后世医家常以本方加减治疗肝脾气郁所致胁肋脘腹疼痛诸症.笔者在临证中以四逆散为基本方加味,治疗妇科痛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状慢性盆腔痛、痛经见肝脾气郁证者,或见功效。妇科痛证多以实证或虚实夹杂证为常见,虽然表现各异,但
多年来,笔者在临床上遇到一些顽固性的皮肤病,如白癜风、硬皮病、手足皲裂、荨麻疹等十分叫人头痛.正值在研习《伤寒论》,运用经方治疗皮肤病,《伤寒论》经方组方严谨,疗效显著。必须熟记各条经典原文,深刻体会其义,见是证用是方。方与证,前贤刘渡舟氏认为“乃是《伤寒论》的核心,也是打开大门的一把钥匙”。经方大师胡熙怒氏认为“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故临证用经方必须学会抓方证,方证即是规矩,是定法,不可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