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2010年山西朔州市气候变化及其突变分析

来源 :山西省气象学会2012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jc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朔州市6个地面气象站1960-2010年降水、气温资料,应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利用折线图、距平图、趋势图、滑动平均、气候变率及统计图表等,对朔州市51年来气候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①51a来朔州市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6.21mm/10a,减少速度低于全国和山西水平,多雨年集中在20世纪60--70年代,少雨年则比较分散.四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夏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其它季节的降水呈现增加趋势,表明朔州市年降水减少主要是夏季降水减少所致.但年、季降水均没有显著突变;②51a来朔州市年平均气温以0.285℃/10a的速率波动上升,上升速度显著高于全国和山西水平,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趋势尤为明显,四季平均气温均为增暖趋势,但增温幅度差异较大,冬季最为明显,增速为0.5℃/10 a,表明朔州市气候变暖是四季气温增加所致.年和季节的平均气温均存在由低向高的显著突变.③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将朔州市气候分为冷、暖2个阶段,前为冷期,后为暖期.
其他文献
利用天气环流形势和各种物理量场特征,分析了2012年7月21日忻州市出现的历史罕见区域性暴雨及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及大暴雨天气过程形成原因:(1) 500毫巴图上,蒙古国以北庞大冷低压东南下,促使5840 gpm线南退,冷暖空气交汇,加之前期584线在河、保、偏一带盘据,给这里带来高温、高湿、高能;(2)500毫巴、700毫巴、850毫巴在我市上游一带有西南风急流存在;(3)从强降水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朔州地区2012年1月19~22日出现的寒潮天气进行析。结果表明,在前期升温的基础上,有强冷空气在贝加尔湖东部至我国新疆一带堆积,侵袭朔州地区造成的;冷空气暴发后,朔州地区上空由强盛的平流控制,地面冷高压前沿不断分裂补充冷空气东移南下进入朔州,但由于地面冷高压稳定维持且移动缓慢,致使朔州五站出现强寒潮天气。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朔州地区寒潮
2008年9月23日08时~24日08时,山西中北部地区普降中到大雨,其中原平、苛岚、兴县、岚县等9个县出现暴雨,雨量最大值出现在苛岚,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本次过程的环流形势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探寻暴雨形成的机制,以期对暴雨预报水平有所提高。
天气预报的方法多种多样,综合运用多种预报方法进行预报,以期提高预报准确率.以大风预报为例,加以说明:A:欧洲中心天气在线:风力数值预报值3-4级.B:14时地面图上,本地低压中心与新疆马鲁木齐附近高压中心相差22.5mb以上.C:未来山西境内有南北向4根以上等压线穿过.
利用天气环流形势和各种物理量场特征,分析了2012年3月11日忻州市出现的强降温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形成原因:(1)、此次冷空气降温幅度不是太大,而11日当天日最低气温值较低.其原因,降温幅度不大,一方面由于锋前暖空气势力弱,基础气温偏低;另一方面前期由于受地面冷高压前沿和高空高压脊控制,天空晴朗,空气干燥,夜晚无云层遮挡,造成锋前气温回升偏弱,故造成气温变化幅度较小.11日最低气温低
利用常规的高空和地面资料对2009年11月中旬,华北出现的罕见的大范围暴雪过程中高低空急流特点、配置及对暴雪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中存在两个高空急流和三个低空急流:极锋急流、副热带西风急流、低空偏南急流、低空偏北急流和超低空偏东急流,它们共同作用对本次暴雪天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低空偏南急流是在有利的的物理场配置下由高空急流耦合形成和发展的。低空急流是暴雪产生的重要因子,为暴雪区输送
本文就芬兰的MIDAS IV自动观测系统WS425超声风速风向传感器的应用以及原理进行简要介绍。
利用空气质量模式系统RAMS-CMAQ设计敏感试验,对相同污染源条件下,不同气象场(2007年8月和2008年8月)对华北地区夏季03浓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8月O3浓度的高值区域主要位于河北中南部、山西东部和河南部分地区,而2008年8月高值中心区域明显缩小;由于03的生成过程非常复杂,气象条件对O3浓度的影响亦较为复杂,从选取的4个站点模拟结果来看,奥运村和唐山站03浓度
本文利用1960-2009年NCEP/NCAR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山西58站月降水资料,考虑蒙古中纬度地区和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特征定义了一个简单的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研究了该指数与东亚大气环流和山西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Issm表现出明显的长期气候变化趋势,20世纪60-70年代以正值为主,而70年代末以负值为主.该指数不仅能够较好地反映印度低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利、ICOADS的SST格点资料以及晋北地区18个台站1960-2008年春季降水资料,由线性趋势法分析晋北地区春季降水表明:春季降水呈正的线性趋势,对晋北春季多雨、少雨年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多雨年中高纬度500hPa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在乌拉尔山以东至贝加尔湖以西一带有低压槽加强,晋北地区处于低槽的东南侧,西北冷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