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数字农业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来源 :2003年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kof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把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提到了有史以来的新高度,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本文介绍了实施数字农业行动,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分析了我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的基础,对实施数字农业行动提出了几点设想。
其他文献
本文对政府在荒漠化治理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为评价“退耕还林”计划的总体社会成本,本文提供了一套综合性生物物理和经济框架。在试验中,评估了甘肃省的“绿色土地”提供的生态服务的最小经济价值。在评估过程中,政府被看成是自然资源的托管者,负责观察生态服务现在和过去的经济价值及与公众相关的其他因素。本文最后结合一些实例,讨论了政府在制订全方位的、相互关联协调和透明的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方面的作用。
本文利用中日合作研究项目“亚洲风送沙尘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研究”(ADEC),在中国科学院策勒沙漠研究站和阿克苏水平衡试验站的有关监测数据和新疆50站1960-2001年有关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新疆的沙尘天气变化规律及沙尘的理化特征,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
本文对沙漠化及沙漠化防治理论:对中国和欧洲观念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对沙漠化的成因以及影响和治理方法不能一概而论,各地区情况互不相同。需要依靠综合系统的研究,对每一地方及每一案例进行分别诊断,然后再找出正确的治理方法并加以实施。
人类面临一些极富挑战性的重要问题:过去是食品的供给问题;现在是洁净能源问题;今后是水的供应以及为生产食物和生物能而治理干旱土地的问题。本文对采用现代可持续生物质能技术治理干旱地区进行了阐述。
农牧交错带本身典型的生态脆弱性,加之近几十年来气候的干暖化和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已成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本文阐述了农牧交错带自然经济现状、形成历史、存在的生态问题、人口与土地利用动态及该区土地荒漠化特点和成因,提出农牧交错带防治土地荒漠化的几点政策性建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国新建集团)是我国目前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农工商一体化生产企业集团。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农垦的1/4,农业增加值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1/4。农业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的经济基础,半个世纪以来,兵团农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自给到商品,从低产低效到高产、高效、优质的发展历程。本文介绍了兵团农业生产概况,分析了兵团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探讨了兵团开展农业信息化
本文介绍了利用动态纹理位图生成技术和BillBoard技术相结合,实时显示虚拟植物群体生长。利用这些技术有效减低了3D场景中的多边形数量,保证了实际应用中的显示效果和速度。
本文阐述了GPS定位技术在小汤山精准农业研究中的应用,在基于GPS定位坐标的基础上,完成了小汤山示范基地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编制了基于坐标信息的农田信息采集软件,完成的农田变量施肥处方图生成软件可以直接生成供变量施肥机使用的处方图,变量施肥机在GPS系统的帮助下可以按照施肥处方图实行变量施肥。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农情遥感监测系统的建设情况,重点总结了近年来中国遥感监测系统的新进展,包括作物长势监测定量化与标准化、农作物种植面积与种植结构信息估算、作物产量与粮食产量预测的系统化、GVG采样系统精度检验、信息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今后应深入开展的工作设想,包括新信息产品开发、信息细化与精化(含技术改进)、旱灾监测定量化、全球农情监测系统、全国农情网络巡视系统、过程检验、新信息服务方式等众多方面。
中国农业的信息化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简单过程,它不但需要先进的信息化理论、方法与工具帮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知识,更需要一种低成本、方便快捷和形象化的手段将现代农业知识送到农民手中。本文阐述了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实施农业知识工程的一个实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知识管理的思想,开发了知识获取与服务平台(Kasp),用它在互联网上建立知识门户,可以有效地提供农业知识及技术的服务;同时研制了电视电话交互服务平台(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