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小分子量蛋白组动态监测脓毒症的发病进程

来源 :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急救危重病医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on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基于质谱的低分子量蛋白图谱监测脓毒症病人的发病进程. 方法:利用磁珠分离和MALDI-TOF-MS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技术对血清样本进行蛋白质谱分析,比较40例正常人,47例创伤病人17例创伤后脓毒症病人的血清低分子量蛋白水平差异,通过聚类分析,揭示脓毒症病人的组学特性.通过对脓毒症病人发病过程中血清低分子量蛋白水平的连续观察,通过聚类分析,揭示脓毒症发病进程的组学特征. 结果:脓毒症病人血清小分子量蛋白谱与创伤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均存在明显差异,处在不同脓毒症发展阶段的病人的血清小分子量蛋白谱之间也存在着明显差别. 结论:血清小分子量蛋白谱的波动可以较早诊断脓毒症,并可通过血清小分子量蛋白谱的变化观察脓毒症的严重程度.
其他文献
Q忻老师,您好!我喜欢摄影,用的是佳能单反相机.我比较喜欢拍风景照片,看到一些红外风景摄影作品,感觉其可以把很普通的场景拍得异常美.我也买过几块不同波长透过的红外线滤镜
期刊
  本文回顾分析了125例豆角碱中毒患者病例,结合其临床表现,探讨了豆角碱中毒的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清除胃肠道毒素、建立静脉通路、病情观察等急救护理体会。
  本文对院2007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3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介绍了洗胃、特效解毒剂、对症支持治疗等治疗方法,以及清除毒物及时彻底电动洗
河南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疾病谱调查李皓我国高校大多是食宿统一管理,在流行病学上将该人群列为易感人群。改革开放后,学校推向市场,许多学校在原来基础设施未变的情况下,招生
  本文结合心理紧张、恐惧、个人对疼痛的耐受以及患者的年铃、性别、痛门、心理因素、文化素质、社会层次等产生疼痛的原因,总结了术前评估、心理护理、改善病室环境、合理
  本文结合CBI诊断标准,探讨了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感染源、预防要点,总结了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置管前、置管后的临床护理体会。
最近,笔者接连收治了几例奇怪的病人。他们都是男性青壮年,发病前健康情况都很正常,发病时却突然浑身无力,容易跌倒。继而下肢或四肢瘫痪,甚至连头都抬不起来;并伴有心慌、
  本文回顾分析了2例胰岛素瘤患者病例,总结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指出:围手术期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应严密监测血糖通视饮食指导,根据血精调整腆岛素用量,
  批量伤的特点是突发性强、伤员数量多、伤情复杂、抢救难度大,这对医院的应急性抢救的组织管理提出了严竣的挑战。本文论述了在接诊成批伤员的实践中,根据伤员的特点,回顾性
  本文针对科室的具体情况,自2010年10月,在实施床边交接时,采用分层次分系统交接的方法完成交接班制度,探讨了ICU分层次分系统交接班模式对医疗护理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