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道德行为机制一直是心理学关注的焦点,而捐助行为作为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备受研究者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道德基本理论的完善和心理学研究技术的改善,心理学家开始探寻道德行为背后的心理影响因素,其中道德自我调节是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机 构】
: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银川,750021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银川,7500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行为机制一直是心理学关注的焦点,而捐助行为作为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备受研究者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道德基本理论的完善和心理学研究技术的改善,心理学家开始探寻道德行为背后的心理影响因素,其中道德自我调节是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其他文献
学习自我控制(self-control learning)是指学生主动控制自己,使自己的注意维持在学习活动上,以保证学习目标实现的过程。有效的学习自我控制包含对信息的监控和无关信息的有效抑制,已有研究表明,大脑前额皮层参与行为监控,反应抑制和奖赏学习等执行过程。而抑制控制是执行功能的主要成分,并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密切相关,但是抑制控制与学习自我控制的关系尚无直接的探讨。
走神是日常生活,包括阅读中经常体验到的意识现象。然而走神对语言加工过程的影响,我们的理解还比较少。本研究探讨走神对汉字自动化加工过程的影响。汉字的自动化加工可以用Stroop 效应来证明——命名颜色时,个体在不一致条件("红"字用绿色展示)下的反应时比一致条件("红"字用红色展示)下的反应时要长。
经典的负相容效应(negative compatibility effect,NCE)是指在掩蔽启动范式中,当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指向相同(相容条件)相比指向相反(不相容条件)时,反应时更长,错误率更高的现象。大量行为及脑电研究证据表明这一现象是由启动刺激运动激活引发的抑制机制所致。
“心理数字线”理论是解释空间—数字联合反应编码效应(简称SNARC 效应)的经典理论,关于数字的空间表征可能是个体根据当前任务的需求所做出的策略性决策,还是非心理数字线自动激活一直受到争议。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SNARC 效应的发生可能依赖于有意识的操作实验任务所需要的空间参照框架。
PTSD 患者的显著特点是恐惧记忆难以消退。治疗PTSD 患者有效的认知疗法是暴露疗法,其理论基础是恐惧记忆的消退,但消退具有明显的情景依赖性,如果当患者位于消退训练以外的情景中,恐惧记忆将会重现。目前,有很少研究用动物模型来说明社会支持可以抑制PTSD 患者恐惧记忆的重现。
情绪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情绪背景对词汇加工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个体自身的情绪状态,以及情绪语调/语境、情绪图片等外在情绪线索都会对词汇的加工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探究中性词汇在不同情绪背景下能否被赋予一定的情绪信息,从而影响个体对该词汇的加工过程,以及中性具体词汇和抽象词汇是否表现出相同的情绪信息获得过程。
对返回抑制效应是否受到情绪加工的影响存在着不一致的研究结果。部分研究认为返回抑制是一种“盲目机制”,不受刺激的性质以及任务难度的干扰(Taylor &Therrien,2005; 王丽丽,罗跃嘉,郭亚桥,张庆林,2013),而另一部分研究却发现情绪刺激的加工对返回抑制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Taylor &Therrien,2008; Pérez-Due(n)as,Acosta,& Lupiá(n)
为探究具身效应对空间-效价相容效应的影响,本实验采用2(反应键位置:积极在前消极在后、积极在后消极在前)×2(反应手:利手、非利手)×2(情绪效价:积极、消极)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反应键位置为被试间变量,反应手和情绪效价为被试内变量。
在社会互动中,对结果的公平性的评价或公平关注对于群际关系、冲突等社会事件具有重要影响。人们普遍对穷人持有与公平相关的积极刻板印象,同时对富人持有消极的刻板印象,预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将富人的行为认为不公平并加以惩罚。
人在社会生活中会融入各种各样不同的群体,每当人们融入一个新的群体就会在这个群体中拥有相应的社交地位。社交地位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曾被广泛研究,近年来社交地位的研究对象开始从儿童和青少年延伸到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