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加深对华南秋季暴雨的认识,利用常规资料、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2008年10月31日~11月1日广西西部秋季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2008年10月31日~11月1日发生在广西北部、西部的秋季暴雨天气过程主要是由地面弱冷空气、低空切变和副高边缘偏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造成的,低空切变造成的强烈辐合对暴雨的生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触发作用.(2)稳定少变的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带来充沛的水汽及大量的不稳定能量,并和北方南下的弱冷空气在桂西南地区交绥,造成对流系统不断的在桂西南地区循环往复发生、发展,导致了桂西南地区的强降水天气过程.(3)利用Hoskins等导出以准地转Q矢量散度为唯一强迫项的ω方程,计算和分析暴雨过程中的动力强迫项和热力强迫项两部分的作用.发现广西西南部存在较强的差动涡度平流和差动假相当位温平流,表明暴雨过程中该地区上升运动主要由动力强迫和热力强迫作用共同激发引起.广西西部地区的垂直上升运动强烈,特别是中层上升运动最强,非常有利于将低层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抽吸到高层,使得该地区的不稳定层结非常深厚,导致强降水在该地区发生发展.强烈的上升运动是造成本次暴雨天气的直接动力条件.(4)低层东南气流输送的水汽在这次秋季强降水天气过程中起到了的关键作用,这与夏季暴雨过程中主要以西南气流输送水汽有所区别.另外和汛期暴雨相比,这次秋季暴雨的水汽辐合厚度和K指数都相对小.可见这次秋季暴雨过程中动力条件很好,但热力因子有些不足,是否说明在秋季产生暴雨不一定需要非常充沛的水汽辐合和不稳定能量,这值得进一步的总结和探究.可能的原因是,气柱中气温高低一般可反映空气中水汽容量的大小,秋季气温低,空气中水汽容量就小,计算出来的水汽辐合厚度以及K指数都相对小.(5)T639数值预报产品中的物理量场较好的反映了此次秋季暴雨过程的动、热力过程,为改进降水预报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线索.然而,这些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还需得到更多的理论研究和个例试验;同时可以发现,在广西西部并非所有高能高湿区均对应着暴雨发生,这可能与T639采用的积云对流方案或本文分析时所用的网格资料分辨率不够细致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