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白粉病(致病菌Blumeria graminisf.sp.tritici)是我国主要小麦生产区流行的一种真菌病害,常年发生面积在1亿亩左右.由于病原菌致病性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抗病品种的抗病性丧失问题,所以,不断培育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是一个重要育种目标.本研究选取2012-2015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区域试验的436份小麦材料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通过苗期和成株期接种鉴定,明确我国小麦品种对白粉病抗性的状况.在本研究中,采用苗期分别接种8个不同来源的白粉菌菌株和成株期接种混合菌株对供试小麦品种进行抗性鉴定.有153份品种(系)苗期表现抗病反应型,占35.1%;123份在成株期表现抗病,占28.2%.西南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小麦品种(系)苗期和成株期的抗病频率都超过了50%,这些地区是我国白粉病为害最严重的地区,抗病品种频率高低与白粉病在其地区的白粉病发生和为害程度相关.利用Pm21基因紧密连锁分子标记检测,在34个西南冬麦区的抗病品种中有10个品种可能含有Pm21基因,占该区抗病品种的29.4%.在苗期鉴定中,抗4个菌株以上(含4个)的品种有63份,占14.4%;在抗病频率较高的西南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品种(系)的抗4个小种以上(含4个)的频率也仅为32.8%和24.4%.旱地组与水地组的小麦品种相比,黄淮冬麦区北片旱地组和北部冬麦区旱地组的抗病品种频率(14.7%和4.4%)明显低于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和北部冬麦区水地组的抗病品种频率(25.0%和24.6%).良星99是黄淮冬麦区的一个重要品种,携带Pm52基因.采用多菌株鉴定和Pm52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分析,在10份以良星99为亲本培育的品种中,4个品种可能携带Pm52基因,其余6个品种不含该基因.在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107份小麦品种中,有26.2%和27.1%的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表现抗病反应型;其中,苗期抗性鉴定中,抗4个菌株以上(含4个)的品种仅有7份,占审定品种数的6.5%.黄淮冬麦区的小麦品种(系)在苗期和成株期的抗白粉病频率也仅为19.3%和27.4%.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我国小麦品种的整体抗白粉病频率较低,西南冬麦区的抗病品种中有很大比例与Pm21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