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冬小麦品种对小麦白粉病的反应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f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白粉病(致病菌Blumeria graminisf.sp.tritici)是我国主要小麦生产区流行的一种真菌病害,常年发生面积在1亿亩左右.由于病原菌致病性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抗病品种的抗病性丧失问题,所以,不断培育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是一个重要育种目标.本研究选取2012-2015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区域试验的436份小麦材料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通过苗期和成株期接种鉴定,明确我国小麦品种对白粉病抗性的状况.在本研究中,采用苗期分别接种8个不同来源的白粉菌菌株和成株期接种混合菌株对供试小麦品种进行抗性鉴定.有153份品种(系)苗期表现抗病反应型,占35.1%;123份在成株期表现抗病,占28.2%.西南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小麦品种(系)苗期和成株期的抗病频率都超过了50%,这些地区是我国白粉病为害最严重的地区,抗病品种频率高低与白粉病在其地区的白粉病发生和为害程度相关.利用Pm21基因紧密连锁分子标记检测,在34个西南冬麦区的抗病品种中有10个品种可能含有Pm21基因,占该区抗病品种的29.4%.在苗期鉴定中,抗4个菌株以上(含4个)的品种有63份,占14.4%;在抗病频率较高的西南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品种(系)的抗4个小种以上(含4个)的频率也仅为32.8%和24.4%.旱地组与水地组的小麦品种相比,黄淮冬麦区北片旱地组和北部冬麦区旱地组的抗病品种频率(14.7%和4.4%)明显低于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和北部冬麦区水地组的抗病品种频率(25.0%和24.6%).良星99是黄淮冬麦区的一个重要品种,携带Pm52基因.采用多菌株鉴定和Pm52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分析,在10份以良星99为亲本培育的品种中,4个品种可能携带Pm52基因,其余6个品种不含该基因.在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107份小麦品种中,有26.2%和27.1%的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表现抗病反应型;其中,苗期抗性鉴定中,抗4个菌株以上(含4个)的品种仅有7份,占审定品种数的6.5%.黄淮冬麦区的小麦品种(系)在苗期和成株期的抗白粉病频率也仅为19.3%和27.4%.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我国小麦品种的整体抗白粉病频率较低,西南冬麦区的抗病品种中有很大比例与Pm21有关.
其他文献
  玉米尾孢菌(Cercospora zeina)引起的玉米灰斑病于2011年首次被笔者发现在我国云南等地区发生,并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此后,笔者一直密切关注该病菌在我国的流行扩散趋势.20
会议
  玉米(Zea maysL.)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玉米的育种基地历来是玉米种质保障的生产繁育及科研重地,其病害问题一直都是玉米稳产、高产的限
会议
  2015-2016年度云南省小麦抗性鉴定中,43个供鉴品种均出现叶斑枯病害症状.鉴定时间:2015.12.08-2016.05.02.鉴定地点在云南省昆明市滇源镇南营村.43个供鉴品种田间病害自然
会议
  本研究于2015年小麦扬花期、灌浆前期和灌浆后期采用近地高光谱仪对小麦白粉病单独发生区、小麦条锈病单独发生区和小麦白粉病条锈病混合发生区的冠层光谱反射率进行研究
  玉米茎腐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土传病害,严重影响到玉米的产量.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种植结构及气候环境的影响,茎腐病在我国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会议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为害严重的麦类病害.为了对其有效地监测,本研究利用支持向量机法(SVM)结合小麦条锈病潜育期冠层高光谱信息,针对不同浓度条锈菌胁迫小麦叶片,建立了不
会议
  小麦白粉病是由专性寄生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引起的气传性病害,目前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研究病害分布型既可以揭示病害的分布格局又可以为
会议
  由专性寄生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对我国小麦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明确我国小麦白粉菌群体的毒性结构和动
会议
  客观地分析国内外小麦条锈病研究现状,明确当前的研究热点与前沿,为农业生产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决策部门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WOS)平台的SCI
会议
  小麦条锈病是世界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而且近年来小麦品种抗病性丧失严重.国内外研究表明,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利用小麦条锈菌流行生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