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刘某,男,66岁,主诉间断低热乏力1周,加重1天,突发呼吸心跳骤停10分钟.1周前间断低热,无消瘦盗汗,无畏寒.血常规示:WBC1.77×109,N0.41×109(23.2%),L1.25×109(70.6%),HGB90g/L,PLT28×109;行骨穿检查,期间始终未服用药物治.1天前突发上腹痛,为持续胀痛,伴恶心未呕吐,无腹泻;伴发热,Tmax38.5℃,无明显寒战.同时自觉左下肢轻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刘某,男,66岁,主诉间断低热乏力1周,加重1天,突发呼吸心跳骤停10分钟.1周前间断低热,无消瘦盗汗,无畏寒.血常规示:WBC1.77×109,N0.41×109(23.2%),L1.25×109(70.6%),HGB90g/L,PLT28×109;行骨穿检查,期间始终未服用药物治.1天前突发上腹痛,为持续胀痛,伴恶心未呕吐,无腹泻;伴发热,Tmax38.5℃,无明显寒战.同时自觉左下肢轻微不适感,服用止痛药后体温下降,但腹痛缓解不明显.
其他文献
男性,29岁,120kg,髌骨骨折住院、石膏固定,因“术中存在呕吐咖啡物质”因既往“溃疡病史”未予抗凝,术后12天晚“尖叫一声”,医护人员到场后:心跳呼吸停止。复苏100分钟,交待病情。
患者于XX,男,67岁,突发言语含糊伴左侧肢体无力3小时,3小时前晨起家属发现患者言语含糊及左侧肢体无力,并逐渐出现嗜睡,伴口角左偏、流涎,伴轻度头晕,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既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
休克是机体由于各种严重致病因素引起的急性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的以神经-体液因子失调与急性循环障碍为临床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这些治病因素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心脏泵功能衰竭等.
休克是危及生命的急性循环衰竭,不能将足够的氧运输到组织器官,引起细胞氧利用障碍,氧耗处于氧输送依赖阶段,伴乳酸升高。不同原因引起休克的病生理过程不同,早期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识别应个体化.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内源性或外源性体液丢失;心源性休克如急性心肌梗死、终末期心肌病、晚期心脏瓣膜病、心肌炎、心律失常;梗阻性休克如肺栓塞、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分布性休克如严重脓毒症或由炎症介质释放导致的过敏反应、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
休克是一种致命性病理过程,其本质是各种致病因素导致的组织细胞缺血缺氧.由于病因的不同,休克的血流动力学表现存在很大差异,然而,所有的休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对或绝对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因而,液体复苏一直以来都是休克治疗的基石.液体复苏的目的是通过对输液种类、数量和速度的调整,扩充有效循环血量,提高心脏搏出量和血液携氧能力,从而改善组织细胞的缺氧状态.然而,扩容并非没有风险,对休克病人来说,容量不足和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的组成包括免疫器官:骨髓、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胸腺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溶菌酶、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血流动力学(hemodynamics):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流动的力学,主要研究血流量、血流阻力、血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指依据物理学的定律,结合生理和病理生理学概念,对循环系统中血液运动的规律性进行定量地、动态的测量和分析,并将这些数据反馈性用于对病情发展的了解和对临床治疗的指导.
李X,女,33岁,主诉:腹痛1天,患者1天前开始进大量油腻食物(两块肉饼、半只鸽子、鸡蛋和粥)后开始腹痛,剑突下痛,伴有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无发热,无呼吸困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胃痉挛,予以解痉、镇痛、抗感染治疗,患者自觉疼痛无明显缓解,外院查腹部CT见胃内大量内容物潴留,平车直接送入抢救室.
患者朱XX,女,37岁,主因“头晕、呕吐7小时”,于2017.1.3,22:20就诊本院神经内科急诊.于2017.1.3下午约3点开始出现头晕,伴视物旋转,活动后加重,伴有恶心、呕吐数次.无腹痛,无排便,无耳鸣及听力下降,无肢体麻木,由陪同人员搀扶入室,在诊室呕吐水样物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