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建立双重RT-PCR方法同时快速检测基因A型和C型鸭甲肝病毒(DHAV-A,DHAV-C)。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DHAV-A和DHAV-C全基因组序列,应用PrimerPremier 5.0 软件,针对DHAV-A的3C、3D和DHAV-C的2C区域分别设计了2对引物,通过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及特异性、灵敏度的分析,建立检测DHAV-A和DHAV-C的双重RT-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
【机 构】
:
西南民族人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西南民族人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出 处】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一次全国鸭病防控高级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双重RT-PCR方法同时快速检测基因A型和C型鸭甲肝病毒(DHAV-A,DHAV-C)。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DHAV-A和DHAV-C全基因组序列,应用PrimerPremier 5.0 软件,针对DHAV-A的3C、3D和DHAV-C的2C区域分别设计了2对引物,通过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及特异性、灵敏度的分析,建立检测DHAV-A和DHAV-C的双重RT-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分别能从DHAV-A、DHAV-C阳性样本中扩增出DHAV-A(259bp)和DHAV-C(194bp)的特异片段,而不与其他被检的无关病原发生非特异反应;对DHAV-A和DHAV-C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6.3、3.4fg;对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送检病料检出DHAV-A和DHAV-C的阳性率分别为20%(14/70)、70%(49/70);随机抽取PCR鉴定为DHAV-C阳性的16份肝脏样本经病毒分离的阳性率与双重RT-PCR检测的阳性率均为100%(16/16)。建立的双重RT-PCR方泫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临床DHAV的快速诊断。
其他文献
自1999年以来,参加国家玉米区域试验的品种必须对在未来可能推广种植区域中重要病虫害的抗性进行鉴定与评价,以期在品种被审定前,比较客观地掌握品种的抗病虫水平,避免生产中因某些感病、感虫品种的推广而导致病虫害的突然暴发,造成巨大的生产损失。目前每年通过国家审定的玉米品种数十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定的玉米新品种数百个,一些具有较高生产潜力的品种推广速度十分迅速。
从1859年达尔文“物种的起源”巨著的出版,到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人类在解码生命奥秘的同时,先进的生命科学理论不断推动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如果说孟德尔一摩尔根遗传理论的建立,是人类以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为目的的“第一次绿色革命”的理论基础,那么20世纪后半叶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理论。
1.品种区域试验的概念及重要意义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最基本、投入产出回报最高的特殊生产资料。一个新品种能否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离不开区域试验鉴定这一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十五条规定: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主要林木品种在推广应用前应当通过国家级或者省级审定,申请者可以直接申请省级审定或者国家级审定。第十七条规定:应当审定的农作物品种未经审定通过的,不得发布广告,其种子不
通过对我国甜玉米育种和生产现状的分析,剖析我国甜玉米育种和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对新类型种质资源创造等方面的育种技术和思路,并对甜玉米的生产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研究以4个分别代表我国北方温带玉米四大优势群的自交系(黄早四、Mo17,B73和丹340)为测验种,采用NCⅡ设计,对来自5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地理族的25个自交系进行产量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根据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的表现,研究这些外来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与4个测验种之间的遗传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来自群体Suwanl、POP28的自交系的产量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较高,5个自交系的平均产量
1.转基因作物的研究现状自从有农事作业以来,人类就在不断地改变着物种。从野生植物到农作物,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20世纪初孟德尔遗传规律被广泛接受并得以传播,真正意义上的“育种”才得以实现。但随后的100年间,使品种改良得以实现的基因变异、重组、累加,主要是在“种”内进行的。转基因技术的重大贡献在于,改变一个品种所需要的优良基因的来源,不再局限于种内的其他优良品种或种质资源,可以到任何其他物种中去寻
植物育种工作,简单地说是在人工创造的或自然的植物异质群体中进行不断地选优汰劣过程。因而,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各种试验设计,以合理安排各种当选材料(以下统称为“选系”),做出正确的比较。一般地说,在一个育种周期的开始,往往选系很多,而每一选系的种子(或种薯、种蔗等)较少,难以进行重复试验;以后,随着育种工作的进展,选系数目因逐年淘汰而逐步地由多变少,每一选系的种子数量则因逐年繁殖而逐步地由少变多,因
四川省玉米常年播种面积1 800万亩左右,占全国面积的5.3%,西部面积的16.7%,总产突破650万t,居全国第八位。目前,消耗量大约年平均1 200万t以上,约占全国总产的10%以上,居南方各省、市、区之首。其中,饲料生产用量590万t,酿酒用粮600万t(包括部分高粱和小麦),其他用粮150万t,玉米缺口约450万~500万t,预计到2020年缺口将达1 500万t以上。因此,长期以来,四川
本文通过2003~2004年全国和广东省超甜玉米区域试验资料。分析了现有对照、现实生产力、潜在生产力和抗逆性以及品质性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全国和广东省近几年超甜玉米的选育种目标、可溶性糖测定内容的更新以及区域试验中综合生产性能的评价标准。同时提出了广东省应尽快更新对照种的依据,其目的是推动全国和广东省区试和超甜玉米选育种更上台阶。
甜玉米(Sweet com)是由于受一个或几个突变基因的影响,乳熟期籽粒糖分积累量显著提高的一类特用玉米。在美国和加拿大,它是最大众化的蔬菜之一,世界其他地区的消费增长也很快。与普通玉米相比,甜玉米中可溶性糖向淀粉的转化较慢,乳熟期糖分含量是普通玉米的2~4倍。根据突变基因的不同,甜玉米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超甜玉米、普甜玉米和加强甜玉米,它们在糖分含量、糖分向淀粉转化的速度和适口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