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有效应对环境恶化、发展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控制和减少C02的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暖一项重要战略选择。本文首先以传统醇胺类吸收剂和有机/无机酸类物质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六类新型功能化醇胺类离子液体,对其进行初步理化性质的测量,总结出其物理化学性质及相应趋势的变化情况。对DETA甲酸盐、TETA甲酸盐、DETA乳酸盐、TETA乳酸盐进行了光谱表征,从而推断相应的分子结构。通过反应产物的推断和反应机理的验证可以确定合成方法的正确性,为进一步探讨各种醇胺类离子液体吸收性能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对已经制成的离子液体通过化学吸收法进行优选对比,探究其对C02的吸收性能和解吸性能。综合吸收性能曲线和饱和吸收量的对比,得出功能化醇胺类离子液体的吸收性能排序为:TETA乳酸盐>TETA甲酸盐>DETA乙酸盐>DETA乳酸盐;解吸性能排序为:TETA乳酸盐≥TETA甲酸盐>DETA乙酸盐>DETA乳酸盐。结果发现,TETA乳酸盐和TETA甲酸盐对CO2气体的吸收效率在反应的前1h内基本上可达100%,其饱和吸收量的范围为0.3~0.75mol/mol,传质效率大约在2.8-6.0mol/(m2·h)范围内,解吸温度一般在40~80℃之间,较传统吸收剂最大降幅为54.2%,新型吸收剂的吸收性能曲线整体优于传统醇胺类吸收剂。研究了功能化胺离子液体的膜接触器吸收CO2的过程,评价其C02的吸收性能,探究反应过程的各因素的影响和最优参数。结果表明,C02的脱除率随气体流速的增加逐渐减小,随着液体流速的增加而增加;而总传质速率随着气体流速、液体流速的增加逐渐增加。低浓度时,CO2脱除率和传质速率曲线随着浓度的增加而上升;超过一定程度时,由于粘度的影响,吸收效率和传质系数有下降的趋势。TETA乳酸盐离子液体最适宜的浓度范围为1.0mol/L左右,对CO2的最优脱除率可达到100%;TETA甲酸盐离子液体最适宜的浓度范围为0.6mol/L左右,对C02的最优脱除率可达到99.5%。同时,在有关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分离回收CO2的传质基础上,分别对管程、壳程和膜的传质过程进行了分析,用总传质系数计算方法对实验所涉及的各个因素趋势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各个因素的影响趋势与前面的实验结果一致。在吸收液浓度较低、流速较小时,液相分传质阻力占主导,因此液相传质过程是总传质过程的控制步骤。当吸收液浓度较高、流速较大时气相所占阻力分数上升。当吸收液浓度较低时,膜相传质阻力在总传质阻力中所占的比例随液速的增加而明显上升。当吸收液的浓度较高时,膜相分传质阻力在总传质阻力中所占的比例很高,传质过程为膜相和气相阻力共同控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