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比较病理性网络使用青少年与对照组功能失调性认知、归因方式、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差异,探索青少年病理性网络使用的认知特点;并通过检测外周血血小板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探索病理性网络使用对神经生化功能的影响为青少年病理性网络使用的识别、矫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上网青少年进行一般资料问卷、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IAII)、多维度一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一般自
【机 构】
:
214151,江苏,皖南医学院无锡临床学院 214151,江苏,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病理性网络使用青少年与对照组功能失调性认知、归因方式、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差异,探索青少年病理性网络使用的认知特点;并通过检测外周血血小板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探索病理性网络使用对神经生化功能的影响为青少年病理性网络使用的识别、矫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上网青少年进行一般资料问卷、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IAII)、多维度一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自尊量表(sKS)评估;并根据IAII评分标准、精神科医师面谈及诊断,分为实验组(青少年病理性网络使用)和对照组(健康青少年),比较两组在归因方式、功能失调性态度、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尊等方面的差异。愿意参加第二阶段研究的实验组,30例,选择性别年龄基本匹配的对照组30例,共60名被试。分别检测血小板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①与对照组DAS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在脆弱性、完美化、强制性、寻求赞许和自主性态度等功能失调性认知因子的得分偏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或p<0.001);②比较MMCS结果发现,学业方面,实验组青少年更多地采取能力归因,而在人际关系方面,成功时采取外部归因而失败时更多采取内部归因,这显示网瘾者对人际交往的信心不足;③学业失败能力归因、脆弱性认知能正向预测网络成瘾(p<0.05),自尊能负向预测网络成瘾(p<0.001);④实验组自尊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⑤实验组外周血血小板5-HT、5-HIAA和NE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明显性(p>0.05)。结论:①青少年病理性网络使用者具有某些认知特点,表现为脆弱性、完美化、绝对化、强制性、非理性、完美主义、外在评判和僵化等;②对事件的归因有偏差,容易受挫。人际关系缺乏信心;③自尊感水平明显低下。④未发现青少年病理性网络使用与血小板中5-HT、5-HIAA和NE的含量存在某种关联性。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疗机构中就诊患者躯体疾病与抑郁焦虑的共病率。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横断面设计,调查2044例综合医院就诊患者。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患者健康状况调查表,阳性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同时做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MIM)诊断评估。结果:经MIM诊断发现躯体疾病与抑郁焦虑障碍共病率为16.24%。不同就诊科室中的共病率存在差
目的:探讨色氨酸羟化酶2(TPH2)基因rs730511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单相抑郁症及其症状表型的遗传关联性。方法:提取197例单相抑郁症患者和225名健康对照者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扩增包括TPH2基因m7305115位点的312bp基因组DNA片段及PCR产物直接测序。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病例组症状表型。结果:
目的: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前额叶各脑电波的活性特征;探讨AD/HD发生的脑功能障碍机制。方法:采用教师、家长筛查及精神科医师综合评定确定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AD/HD儿童70例,(男性43例,女性27例),随机选择70例性别与年龄匹配的非AD/HD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32例)。将筛选出的被试按年龄大小(中位数分法)分出高年龄组和低年龄组。采用华幼多功能动态脑波机
目的:对照比较富马酸喹硫平与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的作用。方法:70例符合DSM-Ⅳ精神分裂症偏执型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富马酸喹硫平及氟哌啶醇治疗四周,先后于入组前、用药第1、14天及第28天以CDSS-C、PANSS、及TESS进行评定及完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以量表分值的变化来判断治疗效果及药物副反应。结果:①70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CDSS-C评
目的:了解鲁西南农村地区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患者的自杀行为学特征和心理社会学等诸多因素问的差异,以期为有精神障碍自杀未遂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自杀综合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在3家二级综合医院和2家县级中医院急诊室诊治的232例自杀未遂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有精神障碍组(105例)和无精神障碍组(127例),比较两组间的自杀行为学特征和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应付方式和行为的冲动攻击性等。结果
目的:了解青春期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和异性交往的心理反应,加强对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随机整体抽取新人校的护理、中西医结合、药剂三个专业的学生共860人作为调查对象,对学生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和异性交往的心理反应进行问卷调查,采取自制问卷调查表。结果: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认为双方自愿可以、私事不可干涉、性自由无所谓三种态度,男生与女生比较,P<0.05,有差异性。异性交往的心理反应表现为可怕、害羞
目的:脑血管意外患者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情绪,影响其肢体肌力及其他功能障碍的恢复,而给于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对提高康复程度及缩短康复时间具有良好的效果。方法:对脑卒中的住院患者实施各方面心理支持治疗,配对观察48例瘫痪肢体肌力恢复情况。结果:心理支持观察组瘫痪肢体肌力提高二级所需的时间为41.64±12.78d,对照组为51.05±14.51d,总体上要缩短近10 d。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非常显著的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对以外分泌腺体为主的靶器官的进行性浸润,造成靶器官功能障碍,临床上以口眼于燥为主要特征,并可有肺、肾等重要脏器的累及。本文介绍了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免疫机制;阐述了心理障碍的患者普遍存在机体免疫异常的基础;分析了神经内分泌和中枢神经递质的转变提示细胞因子引起或加重心理障碍的可能机制;最后提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一方面作为应激
目的:探讨重复自杀行为者的特点及其重复自杀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人员使用量表或研究工具对自杀未遂者实施调查。并追踪随访6年。有自杀未遂史的及随访中再次出现自杀行为的列为重复自杀行为者并与初次自杀未遂者比较。结果:115例自杀未遂者中重复自杀行为24例,占20.9%。重复自杀行为与初次自杀未遂比较,两组在年龄(t=3.18)、有无精神疾病(X2=13.02)、自杀方式(X2=9.00)、是否真的想死
目的:探讨半开放管理中安全防范精神病人的出走。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分析病人出走原因、途径、时间并进行分析。结果:病人认为病已好和不安心住院是造成出走的最主要原因;从出走途径看男女病人有较大区别;出走成功以天气炎热的季节和病人未着病号服几率最高。结论:重视病人的舒适与情感感受,加强医、护、患之间的沟通,是保证半开放管理安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