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干旱不仅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过程的变化,而且严重干旱深刻地影响农业生产、水资源、旅游业甚至人类福祉.研究指出未来一百年全球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将增加.然而当前对于这些低概率、高影响的极端气候事件(包括极端干旱)对自然和人类系统影响的相关研究却很有限.南四湖近30年来南四湖干湖事件频发,干旱趋势愈加明显。干旱造成南四湖湿地景观短期内变化显著。湿地植被面积、NDVI和湿地水面面积都
【机 构】
: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
【出 处】
:
第六届全国地理信息科学博士生学术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不仅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过程的变化,而且严重干旱深刻地影响农业生产、水资源、旅游业甚至人类福祉.研究指出未来一百年全球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将增加.然而当前对于这些低概率、高影响的极端气候事件(包括极端干旱)对自然和人类系统影响的相关研究却很有限.南四湖近30年来南四湖干湖事件频发,干旱趋势愈加明显。干旱造成南四湖湿地景观短期内变化显著。湿地植被面积、NDVI和湿地水面面积都在几个月内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导致了湖泊敞水面、湿地植被与裸地为主的三类景观之间的剧烈转化。加之人为扰动,湿地内的农田景观面积也有变化。极端干旱事件短期内剧烈影响湿地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变化分析。
干旱年,南四湖水面面积持续萎缩,湿地植被NDVI和植被面积存在先升高后降低特征。NDVI与PDSI之间存在紧密的二次曲线相关关系(Rz=0.92),揭示湿地植被在受到轻微干旱胁迫时其能够促进植被生长;当干旱胁迫加重时,植被NDVI急剧下降。
严重干旱事件对湿地生态系统和景观格局有明显影响。严重干旱导致湖泊水位下降、水域面积减小、湿生植被大量死亡。干旱事件与不当人为活动的双重因素影响,导致湿地景观格局短时期内发生剧烈变化。因此对于湿地年际间景观格局变化的分析,需要格外重视包括干旱在内的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
其他文献
通过川西南重点调查段、涉及一州四市共19个县、181个岩溶水点的水文地质及地下水污染原型调查,本文在论述川西南岩溶区基本地质条件的同时,重点对该区岩溶水文地质特征、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地下水污染情况做进一步阐述.川西南岩溶石山区为西南典型岩溶区,该地区碳酸盐岩地层厚大,裂隙溶洞水丰富,但由于岩溶区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地下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该区存在大范围的裸露碳酸盐岩区,地表水遗漏,土地贫瘠,生态
中国南方喀斯特属世界上集中连片、典型多样的热带喀斯特,具有高品位的景观资源和遗产价值,迫切需要人类的保护与传承。“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分批次申报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该项目从世界自然遗产视角,对中国南方喀斯特景观、地貌与洞穴、生物生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对比分析,论证了其突出的真实品质和显著的全球价值,满足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的自然美与美学重要性、地质地貌特征
中古8井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断裂带西北部。对28口井岩心、测井、试油资料统计发现:良里塔格组和鹰山组一段为主要储层段,岩性以砂屑灰岩、泥晶灰岩为主;储集空间以微裂缝、小缝和溶洞为主。其中裂缝主要表现为高角度缝和网状缝,主要沿北西—南东向和北东—南西向发育。中古8井区主要发育北西—南东向逆冲断裂和北东—南西向走滑断裂,具有多期性和多样式性特点。溶蚀水沿鹰山组顶面风化壳附近裂缝系统进行淋滤、溶蚀,
紫茎泽兰( 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是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破坏草、解放草,是我国“三大毒草”之一。自20 世纪40~50 年代由缅甸、越南边境传入云南南部,现已广布我国西南各省区,具有破坏性大,影响广泛等特点。对当地的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紫茎泽兰的防除研究已在生态学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对于喀斯特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即具有分布连续的碳酸盐
利用矩形堰、温度计对湘西洛塔岩溶地下河流量、水温进行了动态观测,同时采用雨量器对降雨量进行了记录,并对地下河水、雨水水化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河对降雨变化比较敏感,表现在地下河水流量随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一定的季节变化规律;场雨的降雨量、降雨强度越大,流量动态变化幅度越大且流量动态滞后时间越短。大气降雨经饱水岩溶带之后,地下河水pH 成为弱碱性水,Ca2+、HCO3-、HB、TDS 均显
地下水监测网不仅动态实时的提供了地下水信息(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和水质现状等),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地下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的变化趋势,而且为地下水资源评价、科学管理及环境地质问题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来源,同时也为决策者的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但是,目前水位下降、水质污染、地面沉降、水库诱发地震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些都从侧面暴露了现有地下水监测网存在的一些弊端。桂林海洋-寨底岩溶地下河系统试验基地
为了了解岩溶区土壤中重金属Cd 形态分布特征,在桂林毛村人类活动稀少区采集了黑色、棕色、红色三种石灰土。通过原子光谱仪测试了Cd 全量,运用改进的Tessier分析法测定了三种石灰土中Cd 的有效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有机结合态及残渣态等5 种形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石灰土中Cd 全量大小依次为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形态测试结果表明,黑色石灰土和棕色石灰
为加深对溶解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在岩溶水库水体中的循环转化过程的理解,2013 年8 月对位于南亚热带岩溶区的广西大龙洞水库沿流程方向不同地点水体进行现场分层监测、实验研究.大龙洞水库位于广西上林县西燕镇,水库始建于1958 年,为围堵峰丛谷地边缘岩溶漏斗、落水洞等形成,无明显地表工事.主要由三条岩溶地下河及一条由非岩溶区水库间歇性供水的地表河补给
滑坡是一种在三峡库区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三峡大坝的正常运行,一种有效和精确的滑坡位移预测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滑坡灾害造成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滑坡位移与降雨和库水位等影响因素之间的综合响应,将小波变换算法、粒子群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算法结合,构建出WT-RS-SVR优化模型,对树坪滑坡位移进行预测,其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475cm和7.378%,均方
洪水灾害是指降水造成的河水冲垮堤坝、淹没耕地、冲毁房屋或突发的山洪冲毁耕地、冲走人畜等现象.洪水灾害是当今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发生频率高、危害范围广、对国民经济影响最为严重等特点.我国是世界上洪灾发生最频繁的国家之一,约有10% 国土面积、5 亿亩耕地、5 亿人口、100 多座城市、全国70%的工业农业总产值受到洪灾的威胁.洪水的发生大多具有一定的突发性、持续时间短,灾害的地理位置易于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