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LY环保型淬火介质用于45钢件感应淬火冷却

来源 :第十一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nc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45钢制摩托车曲柄轴颈部位高频感应加热淬火冷却一直延用NaCl盐水溶液,对零件、淬火装置和周围机械加工设备锈蚀严重.经过试验与分析,采用HSLY环保型类盐水溶性淬火介质替代了NaCl盐水溶液.结果表明,与原淬火介质相比,对零件采用一定浓度的HSLY介质淬火冷却不仅能够满足该产品的技术要求,而且还具有良好的防锈性能.同时,讨论了影响零件高频感应淬火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并简要介绍了HSLY环保型类盐水溶性淬火介质的特点、使用与维护要点及生产应用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提供的一种基于累积损伤理论的接触疲劳的快速试验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用较少的试样和成本测量出材料的接触疲劳极限,并且无需参考曲线和斜率参数,克服了以往的接触疲劳快速试验方法的局限性,适合于材料的接触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
对材质为SA-350LF3CL2的低温钢环形锻件进行了热处理工艺的探索.结果表明:930℃淬火(水)+630℃回火时,材料的强度能够达到技术要求的下限,但是-101℃时冲击韧性很低,不能满足要求;对热处理工艺进行改进,采用880℃淬火(水温≤20℃)+630℃回火的调质工艺后,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冲击功提高显著.
本文主要研究多元合金铸铁活塞环等温淬火与回火工艺,分析不同工艺条件下多元铸铁合金的显微组织变化及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多元合金铸铁经等温淬火后,基体获得针状下贝氏体;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多元合金铸铁的硬度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其硬度在570℃回火时最高;而且,在此温度回火过程中,含有Ti、W、Nb等金属元素的碳化物从基体析出,产生了析出强化的效果,使得多元铸铁合金活塞环抗弯强度达到1300M
12Cr2Mo1V钢是现代炼油化工装置核心设备热壁加氢反应器钢应用最多的材料.其具有强度和抗氢腐蚀性能高,抗氢脆性能和抗回火脆化性能良好等优异性能,被压力容器制造业广泛使用.本文对12Cr2Mo1V锻件进行锻造、热处理等工艺验证,通过检测母材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金相显微组织等分析和焊接接头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以及对制造的模拟件进行性能验证,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锻造、热处理工艺具有可行性,以及实用
引用新的淬火介质后,对40CrNi2MoA钢不同尺寸的棒状试样在相同温度下经过正火+回火后,进行了淬火+回火的调质处理,最后在两种规格试样的中心位置、1/2R位置、距边缘10mm位置处分别做化学成分、力学性能以及金相组织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位置,化学成分均匀,尺寸较小的试样力学性能优于大尺寸试样;从试样中心到边缘处,材料力学性能不断提高;材料组织以回火索氏体为主.
在不锈钢真空保温器皿加工生产中,不锈钢的焊接质量将直接影响保温器皿的保温效果.本文利用企业的实验设备,针对不锈钢薄板的焊接过程进行相关焊接工艺研究.通过改变焊接速度、保护气流量、电流、电压等参数,进行正交实验,从而提出最佳焊接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当电流为60A,焊接速度为20mm/s,氢气流量为lL/min,喷嘴高度为3mm时,焊缝的金相组织出现马氏体,其硬度高于母材,该组工艺参数为最佳工艺参
我公司长期采用机械油作为合金钢35CrMo的淬火介质,为了适应新的发展趋势以及保护环境,公司引进了新型的淬火液作为新的淬火介质.因此,我们通过产品试验和等效圆试验,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对材料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淬火液浓度和温度,然后采用不同的空气预冷和液冷时间,材料的力学性能能够得到显著改善.
本文研究了亚温淬火工艺中淬火加热温度、两相区淬火温度、回火温度等参数对试制的国产9%Ni钢组织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确定了实验室最佳亚温淬火工艺,即:淬火加热温度宜为800℃,两相区淬火温度宜为680℃,回火温度宜为580℃.对亚温淬火热处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与QT处理的不同进行了讨论.实验研究表明,亚温淬火处理中出现的带状组织是由于两相区淬火加热保温时间过长引起元素偏聚造成的,将亚温淬火保温时间
用自行研发的核电不锈钢管低温离子硬化处理设备对尺寸为φ9.68mm×4000mm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细长薄壁管进行了低温离子氮碳共渗处理,在不锈钢管表面生成厚度大于20微米厚的硬化层,该硬化层为氮和碳在奥氏体中的过饱和固溶体(S相),具有高硬度和高耐蚀的性能,各项技术指标均能满足我国核电的要求.
通过热模拟实验和盐浴淬火处理,研究了中碳钢盘条奥氏体化后在300℃等温盐浴淬火时的组织演变规律及相应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300℃等温盐浴淬火,形成下贝氏体,相变孕育期约为100s,相变完成时间约为3000s.随着等温时间延长,材料抗拉强度缓慢降低,而面缩率不断增加,等温3000s后,材料抗拉强度保持在1800MPa以上,面缩率可达到50%.组织分析结果显示,下贝氏体由针状铁素体和纳米级条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