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断层地震动的速度脉冲效应对大坝地震损伤反应的影响

来源 :第二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genes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损伤塑性本构理论,对重力坝在具有速度脉冲和不具有速度脉冲的地震动作用下进行了非线性地震损伤分析,并给出了关键时刻坝体最大受拉损伤分布。结果表明,两种地震动作用下,在坝颈和坝基处都出现了较大损伤;并且坝颈处损伤最终形成自下游向上游的开裂破坏,这与大坝的实际震害较为一致。通过对两种地震动作用下的大坝地震损伤反应的对比分析发现,近断层地震动的速度脉冲效应对大坝抗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大坝抗震设计规范中近断层地震动应考虑速度脉冲效应。分析结论可供大坝抗震设计、灾后重建和今后有关规范修订参考。
其他文献
采用超声辅助胶乳原位还原技术(ULMR)制备了石墨烯/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在单轴循环载荷下,研究了石墨烯/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抗裂纹扩展性能。首次发现了石墨烯对于天然橡胶的抗裂纹扩展性能在不同的疲劳应变下表现出完全相反的效应:在20%和30%的低疲劳应变下,石墨烯的加入加速了裂纹的扩展;在40%和50%的高的疲劳应变下,石墨烯的加入阻碍的裂纹的扩展。采用具有超高分辨率的硬X射线微聚焦光束线研究了材料裂
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常温下是一种具有高格林强度的橡塑二重性材料,TPI与其他弹性体共混,共混硫化胶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以及较低的滚动阻力和生热,是发展高性能轮胎的理想橡胶材料.但强结晶性致使含TPI的混炼胶硬度高、粘性较差,限制了其在橡胶材料中的大量应用.本团队在成功研发TPI的基础上,采用异戊二烯与丁二烯共聚合成高反式-1,4-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TBIR),TBIR常温下呈现
氟橡胶虽具有优异的耐化学药品性等特点,但当它处于碱环境中时,稳定性会变得较差,而严重影响其在该类环境中的可靠性.虽然文献曾报道了一些氟橡胶氧化降解机理方面的研究,但针对246型氟橡胶在碱环境下脱氟化氢反应过程的研究还未见报道[1-3].本文以246型氟橡胶(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三元共聚物)为原料,采用FTIR和19F-NMR对原料及产物结构进行了测试分析,最终推测出了其脱氟化氢的反应机理.
自修复聚硅氧烷弹性体最近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聚硅氧烷广泛地用于生物医学装置,密封件,阻尼等,但通常在长期使用中寿命较短。虽然已经报道了基于阴离子硅氧烷平衡反应(1)、氢键(2-3)及金属-配体键(4-6)的自修复聚硅氧烷材料,但是这些材料的机械性能仍然不是很好,原因可能是它们通过非共价键进行交联。因此,有必要开发具有高修复效率,良好机械性能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通过共价键(Diels-Alde
高反式聚异戊二烯橡胶釜内合金(TPIR).TPIR是通过釜内原位聚合技术合成的一种新型的反式橡胶材料,其主要由反式异戊橡胶(TPI)、反式丁戊共聚橡胶(TBIR)组成,是一种釜内合成的含多嵌段共聚物的橡胶共混材料.TBIR组分的引入使得反式异戊橡胶釜内合金TPIR的结晶度及结晶熔融温度较TPI明显降低,同时保持了TPI的高格林强度及良好的加工性能.以10-20份的TPIR替代NR/BR并用胶中的B
根据马堵山碾压重力坝的实际情况,建立坝基与坝体联合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分析了该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动力响应,研究该坝的地震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和应力反应及其分布规律.计算表明,在7度地震设防烈度下,坝体的最大加速度反应在河床坝段顶部,约为5.5m/s2,放大5.56倍,坝体的最大位移反应也在河床坝段顶部,约为21.056mm,坝体的最大应力反应为5230.85kPa,出现在河床溢
采用先进的网格离散技术,快速地建立了坝高150m的董箐面板坝有限元三维模型;采用等价黏弹性模型对该工程进行了动力有限元地震反应分析.在水平向加速度峰值为0.158g的人工拟合的地震波作用下,面板堆石坝的动力反应较显著;采用类比方法得到沈珠江残余应变模型的计算参数,并用于坝体永久变形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坝体的加速度和动位移、面板的动应力、缝的位移均在合理的范围内,面板堆石坝的抗震性能良好.
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地区某—重力坝,基于Westergard附加质量方法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DINA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对其自震频率和地震响应进行了分析。计算了重力坝在汶川卧龙台记录的地震波荷载作用下的动应力,动位移和加速度,以及坝体的主应力及其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地区的这座重力坝在地震作用下基本保持安全,而且采用附加质量模型考虑水体的影响是偏于安全的,适用于重力坝结构抗震的定性分析。
本文采用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长河坝在不同地震加速度下长河坝的地震加速度反应、坝顶沉降、破坏模式和极限抗震能力.结果表明:坝体加速度反应随坝高的变化可以分成两个线性变化段,在1/2~2/3坝高以下,坝体加速度反应较小,在1/2~2/3坝高以上,坝体加速度反应明显增大,越往坝顶加速度放大系数就越大;在100年超越概率1%(峰值加速度430gal)地震条件下,地震引起的坝顶沉降约为165~178c
本课题主要提出借鉴大尺度三维数值分析方法,开发建立以地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三维地壳数值计算模型和计算技术,进行地壳大尺度应力、应变能动态分析计算,找出应力和应变能高度集中区,配合物探和钻探进行浅层校核,结合历史地震经验,进行地震可能发生区域、时域的预测预报。以做到有重点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