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IRPAT模型的江苏省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与碳达峰预测研究

来源 :第一届全国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19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作为中国的工业大省,其工业碳减排是实现江苏省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本文在系统分析江苏省工业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扩展的 STIRPAT 模型,分析了江苏省工业碳排放主导驱动力并预测了江苏省工业碳达峰的时间和达峰量。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8 年江苏省工业碳排放量持续增长但工业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工业碳排放空间分布则表现为苏南>苏北的特征;煤炭仍然占据工业化石能源消费的主体地位;STIRPAT 模型分析认为经济发展仍然是影响工业碳排放的主导因素;通过情景模拟计算,认为江苏省工业要实现率先碳达峰应选取更加稳健和绿色的经济增长模式并提出了碳达峰的路径建议。该研究为江苏实现率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高光谱卫星——高分五号(GF-5)搭载的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检测仪(GMI)1 级辐亮度数据来反演四川地区在 2019 年的大气 CH4 浓度,提出一种改进的代理方法,引入一个 α因子,在短波红外波段实现快速批量反演区域 CH4 浓度。用 GOSAT 上的被动红外探测器(TANSO)2 级产品柱总量数据 XCO2 作为反演算法的先验值,XCH4 与该区域内 XCH4 平均值的比值作为 α,来推
低碳技术的研发是实现中国 2030 年碳达峰和 2060 年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之一,然而从生命周期的角度而言,新技术的应用是否能真正地实现碳减排具有不确定性。传统的生命周期评价(LCA)需要工业规模的生产清单数据进行评价,但对于尚处于研发阶段的技术,很难获得LCA 所需的数据。因此,为了将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纳入到实验室规模新技术的开发目标中,事前 LCA 的方法论在近几年的产业生态学中逐渐成为讨论的热
钢铁工业是最主要的人为化石燃料 CO2 排放源之一,监测工业源附近的 CO2 排放可以帮助提高排放清单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并为政策制定提供信息支持.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分别基于 EDGAR、ODIAC 和 MEIC 排放清单对鞍山市 XCO2 的增强进行了正向建模,结果表明,基于MEIC 清单模拟得到的 XCO2与 OCO-2 观测得到的 XCO2 基本一致,相比于背景 XCO2,由于人为排放引起的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作为一种主动探测二氧化碳的方式,可以快速、高精度获取 CO2 的分布信息.2021 年,我国将发射世界上首颗搭载激光雷达载荷的卫星,为了验证载荷的性能,2019年 3 月 9 日-3 月 20 日,在秦皇岛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牵头组织完成大气环境星载荷的飞行校验试验.飞行实验经过了海洋、城市以及山地三种地貌,飞行高度大约为 6.8 km,获得了高精度的 CO2 反演结果.
碳排放交易机制是目前全球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市场手段之一。我国目前处于碳交易地区试点阶段,在过去十年试点运行期间,中央及地方相关机构出台一系列政策及市场制度,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本文通过宏观视角针对前期试点市场存在的普遍市场乱象作简要解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其背后的制度性根源。本文最后借鉴其他国家及地区碳市场制度经验,为我国完善相关制度提出若干建议。
以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和中和愿景为导向,协同控制碳排放与大气污染物排放。提出了碳排放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核算方法、降碳控制效果判断公式;建议将碳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尽快补齐顶层设计短板和统筹融合制度。
2020 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全球范围内的“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对世界经济、政治造成巨大冲击和影响,欧盟作为全球经济最大衰退程度的主要经济体,去年 5 月提出“欧盟复苏计划”,并于今年 3 月通过碳边界调整机制,旨在保持欧盟相关产业在欧盟本土的竞争力。本文分析了碳边界调整机制的通过背景和目的,基于当前中国深化低碳转型现状,剖析碳边界调整机制对我国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影响。短期看来,征收碳关税
通过元分析的方法,对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氧化亚氮释放通量和氨气挥发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检索中国知网和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获取了 16 篇有效文章。对 16 篇文献53 个试验的总体效应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接种 AMF 的对照组相比,接种 AMF 可使土壤氧化亚氮释放通量和氨气挥发速率下降 40%,并达到显著性差异。对涉及试验设置因子、植物因子、微生物因子、营养物质因子
对二氧化碳(CO2)通量的准确定量表征是研究气候变化进程、评估生态系统碳源碳汇功能、制定减缓气候变化政策的重要科学基础.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基于大气反演的 CO2 通量数据产品有两套:由欧洲中尺度预报中心实施,哥白尼大气监测服务发布的碳通量数据(CAMS)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开发的 CarbonTracker2019B 碳通量产品(CT2019B).本研究基于GEOS-Chem 模式,对上述两
基于海上 X 油田大位移 CO2 回注井注气指标、注气组分、井身轨迹及注入温度,分析了不同油管尺寸下井口注入压力,并结合工程压缩机回注压力限制,确定最优油管尺寸,并对井筒流体温度压力、井筒中流体的流态进行了分析。结果 显示:回注井采用 4-1/2”油管可满足工程压缩机回注压力限制;在中、高注气量时,井筒流体温度随井深增加而降低,低注气量时井筒流体温度在空气段和海水段迅速下井而后随井深增加而升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