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位性低血压是脊髓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在T6水平以上脊髓损伤患者中,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很高。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脊髓损伤可导致血管运动中枢与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之间传导通路发生中断,导致正常的中枢神经血压调节功能机制发生障碍;下肢瘀血,静脉扩张,和继发于自主反应改变的无效血管收缩的结果,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心脏长期处于较低做功状态,导致心收缩力不断下降;在站立时儿茶酚胺、皮质醇、醛固酮等释放不足或过缓,导致血压不能及时随体位改变而调整。患者由斜卧位向直立位移动时血压突然下降,造成脑部一过性缺血,以致患者出现眩晕或昏厥。体位性低血压严重影响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笔者针对目前研究现状,包括康复训练、理疗、护理、西药、中药治疗方面进行了汇总,总结出斜床站立训练是一种渐进性体位性刺激方法,在此基础上,电动起立床的训练之前进行康复训练(如滚筒训练、运动疗法等)、训练前进行空气波压力疗法、日常护理中佩戴腹带加压、穿弹力袜、吹气球练习等有助于增加疗效,改善体位性低血压症状。西药治疗采用盐酸米多君治疗有效,在电动起立床30°和50°时,血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治疗组电动起立床耐受角度,明显比对照组要高,最大角度可达85°。中医治疗可采用升陷汤治疗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有明显效果,治疗组治疗后平卧位、坐位、站立位收缩压显著升高,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静点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颈段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5例患者,在临床取得较好的效果,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频率明显下降,患者可以耐受的起立床角度也明显上升,从而探讨中西医治疗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