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性复苏对低温失血性休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来源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2018年年会、第二十次全军麻醉与复苏学学术年会、2018年云南省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091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损伤控制性复苏对低温环境失血性休克大鼠脑保护作用.选择健康成年雄性近交系SD大鼠24只,重量450g~50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低温假手术组(Sham组)、低温环境下失血性休克组(HS组)、损伤控制性复苏组(DCR组).将3%戊巴比妥钠30mg/kg经腹腔注射麻醉大鼠,用16G套管针透光法经气管插管,连接小动物呼吸机行机械通气.大鼠四肢连接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电图,监测直肠温度.双侧股动脉穿刺置管:左侧记录动脉压力,右侧用于采血及建模.稳定15分钟后将大鼠放入-10℃冰柜中再静置10分钟待其血流动力学平稳.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高脂高糖复合缺氧/复氧(H/R)所致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对时钟基因BMAL1表达的影响.将离体培养的H9C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5.5mmol/L葡萄糖+20mmol/L甘露醇,N)、高脂高糖组(25mmol/L葡萄糖+500μmol/L软脂酸,HFHG)、高脂高糖+NAC治疗组(HFHG+NAC).H9C2细胞经缺氧/复氧处理后,CCK-8检测细
蛛网膜下腔麻醉(简称“腰麻”)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麻醉方式,传统腰麻是一种盲探性穿刺,麻醉医师往往凭借脑脊液、阻力消失现象来判断穿刺针的位置.而如今随着25G笔尖式腰麻细针使用增多,临床腰麻穿刺发现阻力消失“落空感”在一些人群中常不明显,且穿刺针容易发生偏移,不利于操作者判断穿刺针的位置.另外,对于体型肥胖及瘦小患者来说,椎管内麻醉穿刺深度更是难以把握,尤其是过深穿刺势必带给患者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行ERCP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选择65岁以上择期行ERCP的患者120例,ASA分级Ⅱ~Ⅲ级,性别不限,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啶0.5μg组(D1组),右美托咪啶0.8μg组(D2组),每组各40例.右美托咪啶组均于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啶1.0μg/kg的负荷量,输注时间10min,然后分别持续输注0.5μg/kg·h和0.8μg/kg·h至手术结束,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