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住房问题研究
【机 构】
: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出 处】
:
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南京农业大学
【发表日期】
:
2012年3期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在目前高房价的社会矛盾面前,分析引起房价上涨的真正内因,有利于从宏观层面上准确引导与调控好房地产市场;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历年数据,采用市场比较法与长期趋势法相结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城市化通过影响房地产的供给与需求进而促使了房地产价格上涨;同时房地产价格上涨反过来也会对城市化水平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中部省份房地产价格相对特大城市居高不下的价格而然是比较合理的,之所以上涨最重要的内因之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多少与结构特征不仅影响着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与发展方向,而且关系到区域用地结构平衡.如何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农村居民点用地,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农村居民点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县域为单元,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河北省农村居民点进行综合分类,并在基于农户意愿调查的基础上,测算各类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标准,从而提出相应的集
研究目的:从碳排放的角度评价关中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并对其进行优化,寻求"低碳+高效"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研究结果:评价了关中地区及各市2000-2007 年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对比新一轮规划的控制指标对各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结论:2000-2007 年,各地市土地结构效率均逐年提升;各地市各类建设用地优化后的最优比重均低于规划控制比重,显示出优化后土地利用结构效率
研究目的:测算征地政策对失地农民的异质性效应.研究方法:政策效应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MTE 模型.研究结果:①农民征地决策的基础是生存伦理而不是经济理性;②分散化决策条件下,农民依据比较利益选择是否征地,征地政策效应不仅因人而异,而且与农民是否征地相关;③总得来说,征地政策存在正的效应,但存在负的选择偏差,这表明征地的农民和没征地的农民,其没征地状态下的不可观测量要低得多,并且征地对于不同家庭经济
研究目的:加强东莞城市化发展与土地利用规划研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以及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研究方法:应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与社会经济相协调,根据东莞市经济、社会子系统发展战略,制定城市土地的利用指标.加强产业用地研究,促进城乡用地统筹发展,重点控制工业用地,加强工业园区的管制,完善技术规范,进一步研究产业用地投资强度和产业
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平台.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入手,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土地综合整治中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收益函数,得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属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趋向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并据此提出各参与方实现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方法,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目的:研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粮食安全,确保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夯实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以稳步提高粮食产量,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研究结论:强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基于实物期权理论对农地城市流转的选择价值进行理论分析并实证测算.研究方法:期权定价法.研究结果:湖北武汉市城乡结合部农地城市流转为商业用地的选择价值为43.72 元/m2,农地城市流转为居住用地的选择价值为47.86 元/m2,农地城市流转为工业用地的选择价值为2.93 元/m2.研究结论:实物期权理论适用于农地城市流转的选择价值研究,期权定价法评估农地城市流转的选择价值是具备理论基础的
本文在对土地利用受限国家补偿问题进行法理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现行法律法规此类规定的现状进行了解读,并通过对国外立法实践的简要考察,提出了判断土地利用受限条件下给予相关土地权益人国家补偿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以淮河流域为例,对特定区土地用途管制时的国家补偿行为进行了一般性的讨论.
本研究运用生态足迹法分析了忻州市2000-2005 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并利用生态压力指数、可持续发展指数和生态盈余/赤字等指标对忻州市2000-2005 年的生态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6 年来忻州市人均生态赤字由2000 年的1.7194451 hm2 上升到2005 年的3.5160661 hm2.可见,忻州市对土地生态系统的需求相对于本区域土地的生态承载力来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