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肠淋巴途径探讨“肺病治肠”在重症胰腺炎急性肺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第二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qw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肠淋巴物质基础来探讨"肺病治肠"的理论实质,试从基因、蛋白、组织形态学的立体角度来阐释通腑泻下法中药复方大承气汤治疗重症胰腺炎急性肺损伤的机理. 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KB组、SO组、MX组、DCQ组、JZ组、SN组,采用逆行胆胰管注射法制备重症胰腺炎及急性肺损伤模型,分别通过大承气汤、肠淋巴结扎加和善宁干预后取材,观察及检测肠屏障功能变化、肠淋巴结炎症因子的变化、肺损伤的变化、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等. 结果:1.胰腺组织病理损伤:MX组最为明显,但与DCQ组和SN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1);JZ组病理损伤最小,与MX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DCQ组和SN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2.肠屏障功能变化:小肠组织病理损伤方面,MX组与SN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1),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JZ组病理损伤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3.肠淋巴结HMBG1 mRNA荧光定量PCR,DCQ组及JZ组降低较为明显,两者较KB组及SO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JZ组与DCQ组比较有降低的趋势(P>0.01).4.肺损伤的变化:病理损伤方面,MX组坏死最为明显,但较DCQ组和SN组无明显差异(P<0.01);JZ组病理损伤最小,与MX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肺组织HMGB1 mRNA荧光定量PCR,MX组较其他各组升高最为明显(P<0.01),DCQ组、JZ组较其他各组回落最为明显(P<0.01),DCQ组较SN组有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HMGB1 Western Blot,MX组蛋白表达上调最为明显,除与SN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外(P>0.01),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JZ组蛋白表达上调最不明显,与DCQ组比较有一定下降的趋势(P>0.01).5.血清HMGB1:MX组较其他各组升高最为明显(P<0.01),DCQ汤组及JZ组较其他各组回落最为明显(P<0.01). 结论: "肠淋巴途径"可能是"肺病治肠"的关键途径,大承气汤改善重症胰腺炎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机制可能通过大承气汤改善肠屏障功能,从而减少肠淋巴液中炎症因子的介导而实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酒精依赖症的中医临床证候分类,为临床证候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11例酒精依赖症患者的中医证候量表等信息,通过因子分析法及复杂系统熵聚堆法分析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酒精依赖症中医临床证候主要包含肝肾阴虚,湿热气滞证、肝阳上亢,阴虚内热证、脾虚肝郁,湿热瘀阻证、脾虚湿困证、肝郁气滞,阴虚血瘀证、湿热内盛证等6个证型.结论:通过因子分析和复杂系统熵聚堆等统计学方法,揭示酒精依赖症的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终末阶段的临床表现之一,属中医学"鼓胀"范畴,是临床中较难治疗的一种病证,为中医四大难证之一."温法"是中医传统治法中独特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伤寒论》中占有很重的分量,《伤寒论》中诸多方药贯穿着"扶阳气"的精神,自《伤寒论》以后,"温法"这一治法逐渐形成派系,也为现在很多疑难杂症的诊治,提供思路.本文介绍了杜师对肝硬化腹水从“温法”论治的理论认识及经验。杜建明老师临案注重扶正
低热在临床上并非少见,而有些低热难以通过理化检查而明确诊断,因而治疗难以奏效.中医认为部分患者系因外感病邪,失于汗解,以致营卫不和所致.本文介绍一例因湿困脾阳,肝气郁结所致低热患者,用疏肝醒脾之法而治愈.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临床明显者进入中晚期,故本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的最佳治疗时机.邹卫兵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30余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治疗肝癌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治疗上采用顾护正气,扶正以健脾疏肝、滋养肝肾为基础,祛邪以活血化瘀,散结消痰.注重整体,辩证施治.
目的:观察养心调神推拿法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入选的病例均采用养心调神推拿法治疗. 结果:临床痊愈14例,显效8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 结论:养心调神这一新思路的推拿法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目的:观察丹参对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小鼠肝脏NK细胞功能的影响,并在体外观察其调节肝脏NK细胞功能抗肝纤维化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CCl4诱导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分为正常组及模型组.其中正常组分为正常对照组、丹参对照组;模型组分为模型对照组、丹参1.5g/kg组和丹参3.0g/kg组.模型组小鼠均予腹腔注射10% CCl4造模,剂量为2ml/kg,2天1次,每周连续3次,共连续4周.正常组小鼠于同一
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 LSEC)作为一种特殊的内皮细胞,其在细胞结构及生理功能等方面有别于其他内皮细胞,并与肝脏许多生理病理过程有密切关系,本文从中西医角度出发对肝窦内皮细胞的研究进行概述.肝窦内皮细胞作为肝脏非实质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生理功能,在肝脏生理及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医对其的研究较多,中医较少。随
本文以观察中药酒肝消方联合西药对酒精性肝炎的治疗效果为目的.选择酒精性肝炎100例,随机分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用自拟中药酒肝消方(茵陈、栀子、葛根、炒白术、茯苓、猪苓、泽泻、郁金、虎杖、姜半夏、丹参、桃仁、汉防己、山楂等)联合西药(还原型谷胱甘肽、肝得健、美他多辛)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疗效情况、相关血清学指标和影像学变化.得出结论:两组治疗后比较,疗效比较
对于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肾功能损伤(胰性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目前尚缺乏有效方案.耗散结构理论属于科学哲学范畴,主要涉及一个"熵"的概念.该理论与我国的中医理论不谋而合.针对胰性肾病病因病机及发病特点,提出清下化瘀法的治疗思路并探讨其在胰性肾病防治上的优势.
目的:评价清下化瘀方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对急性胰腺炎(AP)的胃肠道及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清下化瘀方,两组均治疗7天后,通过观察临床症状积分的缓解程度以及监测血淀粉酶、CRP、补体C3、C4,并给予APACHEⅡ积分评分、CT评分评价其预后.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