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祖国医药对肿瘤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近几年来采用中医药以扶正法为主配合祛邪治疗肿瘤,收益不少.肿瘤的形成多因正气不足,正气虚伴随着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扶正培本是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基本法则.扶正法即补益法,也就是"损者益之,虚者补之"的意思,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强机体的阴阳、气血经络和脏腑的生理功能,以充分发挥机体内在抗病能力,抵御和控制肿瘤的发展.中医药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分化,
【机 构】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中国上海,200062
【出 处】
:
2011年上海市研究生暑期学校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祖国医药对肿瘤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近几年来采用中医药以扶正法为主配合祛邪治疗肿瘤,收益不少.肿瘤的形成多因正气不足,正气虚伴随着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扶正培本是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基本法则.扶正法即补益法,也就是"损者益之,虚者补之"的意思,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强机体的阴阳、气血经络和脏腑的生理功能,以充分发挥机体内在抗病能力,抵御和控制肿瘤的发展.中医药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功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抗突变作用,抗肿瘤细胞的转移发挥临床功效.
其他文献
文章分析了老年慢病的特点和中医调补对于老年慢病的治疗方法和优势。列举了两个中医药调补治疗老年慢病的案例进行分析并做了调补体会。
分析了目前在肿瘤的防治与治疗上联合用药情况,指出联合用药的原因,并从四个方面阐明了联合用药所去得的成果.目前联合用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还需要治疗中的联合用药问题要加强重视,检测观察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制定安全有效地联合用药方案及措施.
癌症是复杂、难治的一类疾病,它给患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治疗的质量体现在"量"和"质"2方面,而临床上往往注重"量"而回避了"质". 单纯依靠检验上所体现出的瘤体的缩小、指标的趋好,来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方式,现在越来越被患者及家属所诟病和被临床医疗工作者质疑.对于治疗结果的正确预期和合理、有效的评估,中医药等传统医学的参与,可以从最大程度上帮助优化治疗方案,使治疗的过程获得最大收益.同时试论中医药
肿瘤严重影响和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西医手术、放疗和化疗作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缺乏特异性选择作用,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和副作用,对治疗和生活都带来了严重影响.寻找新的有效、无毒副作用的绿色疗法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传统的针灸疗法以其效佳、经济、副作用小、无创的治疗特点,得到了广泛关注并深入研究.
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在大肠癌的综合治疗中,中医药取得了很大进步,单纯中药汤剂治疗、中成药及其他疗法都卓有成效,尤其是中医药配合化疗治疗肠癌术后患者,在临床上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化疗毒副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从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面对李之清老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经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在肝癌的发病方面,李之清老师尤为重视正虚(脾虚)及情志因素的作用,治疗方面主张以健脾理气法作为治疗肝癌的基本原则之一;重视活血化瘀法的应用,同时指出活血药物的应用应当谨慎;提出辨病辨证相结合,明辨虚实寒热,恰当选方用药;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李之清老师还总结出了临床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剂健脾活血抑癌方,结合西医
随着穿刺技术和影像学的不断发展,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法逐渐增多,疗效也日趋显著.介入治疗具有微创、准确、疗效显著以及副作用少等特点.近几年来,我国的中医药被引入介入治疗之中,对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
痰浊内阻是体内肿块形成的关键病机,随着肿瘤中医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痰证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很多学者从细胞间质及细胞粘附因子等肿瘤发生和转移的内环境因素对痰证理论进行了研究,证实了肿瘤细胞和细胞间质之间的津液代谢失调与痰证理论的相关性.很多学者报道临床应用痰证理论治疗肿瘤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从痰浊内阻的理论特点及治疗方法上论证痰浊内阻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必然联系.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思想,首创病证结合的诊断模式.辨病是准确辨证的前提和基础,辨证则是对疾病认识的细化和补充.中医肿瘤治疗具有整体观和恒动观两个学术特点,病证结合思想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辨证与治疗,对中医肿瘤治疗的学术发展及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恶性肿瘤在转移途径、特异器官等上因原发肿瘤的不同存在很大差别.中医学古籍中罕见对此现象的描述和阐解.对《内经》有关疾病传变理论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五行传变、五体内脏传变、表里脏腑传变、经络传变等传变形式与现代某些恶性肿瘤的转移相吻合.运用中医学疾病传变理论研究肿瘤转移,对于有目的地诊断、预防肿瘤转移,达到"已病防传"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