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对大黄鱼生长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ma00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姜黄素对大黄鱼生长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大黄鱼免疫增强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分别以姜黄素添加量为0、100、150 和300 mg/kg 的饲料进行大黄鱼的养殖试验,在30d、45d 分别取样后检测血清和体表黏液中溶菌酶(LZM)活力及抗菌活力(Ua),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力、酸性磷酸酶(ACP)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一氧化氮(NO)含量,并以溶藻弧菌进行攻毒试验。
其他文献
[目的]湖南常德某养殖场中华鳖相继发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脖子粗大,死后脖子歪向一侧;颈部和口腔内有大量黏液且有明显充血现象;腹腔大量积水,肺部肿大,肝脏呈土黄色。该病死亡率高,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本研究旨在找出病原,为生产中防治此病提供理论依据。
轮虫营养丰富、适口性强,在水产育苗中应用广泛,其培育、增殖一直受到重视,而其对养殖生产造成的危害却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轮虫危害的主要表现方式为:当轮虫大量繁殖时,可使水体严重缺氧,而轮虫死亡时又会败坏水质,直接影响养殖水环境;某些种类的轮虫还是病菌传播的生物媒介,危害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轮虫可直接吞食藻细胞,是单胞藻养殖的重要敌害生物。
前期选取了多种对水霉有杀灭作用的化学药物和中草药提取物,进行单方的体外菌丝生长抑制试验。根据单方筛选试验结果,以及各单剂理化性质、环境毒理、成本因素、作用效果及作用机理等综合考虑,最终选取溴化合物(以下简称Br)、五倍子、大黄,并添加一定量的分散剂进行复方制剂的配比研究。
为了解江苏省沿海地区水产源气单胞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从江苏省沿海地区水产养殖动物体分离细菌,结合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比对的方法,鉴定出90 株气单胞菌,其中维氏气单胞菌41 株、嗜水气单胞菌25 株、温和气单胞菌13 株、豚鼠气单胞菌5 株、杀鲑气单胞菌3 株、斑点气单胞菌1 株、简氏气单胞菌1 株和中间气单胞菌1 株。
多子小瓜虫病(ichthyophthiriasis)是淡水和咸淡水鱼类的重要寄生原虫病,防治该病对淡水鱼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防治多子小瓜虫病的发展历史,技术方法,如物理法、机械法、药物防治、免疫预防等等,评述了各种方法的优劣、适用范围和发展前景,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引起的疾病是鱼类重要寄生虫病,过去一直使用孔雀石绿和汞制剂防治该病效果良好,但是,这些化学药物毒性大、残留高、具有“三致”作用,已被政府禁止在水产上使用,目前急需研发安全环保药物控制小瓜虫病。
异育银鲫是我国主要大宗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年产约200 万吨。粘孢子虫病(myxosporidiosis)依然是当前限制异育银鲫养殖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不仅可直接造成异育银鲫的大量死亡,且由于防控粘孢子虫病的不合理药物的大量使用显著降低了鱼体抵御其它病原生物的能力。
香豆素类衍生物因具有良好的抗菌、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生物学活性而备受关注。本团队前期研究证明了香豆素类化合物对鱼类单殖吸虫也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众所周知,杂环类化合物(如三氮唑、咪唑、噻唑等)本身具有杀虫、杀菌等活性,或作为合成杀虫剂、杀菌剂的重要中间体。
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 Fouquet,1876)是一种鱼类体表寄生虫,由它感染引起的小瓜虫病经常给水产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自孔雀石绿、硝酸亚汞等特效药禁止使用以后尚无有效的替代药物,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替代药物来防治鱼类小瓜虫病迫在眉睫。
日本鱼怪(Ichthyoxenus japonensis)一般成对地寄生在鱼的胸鳍基部附近的体腔内中,严重影响鱼类的生长和性腺发育,但是养殖水体中的鱼类很少感染。随着养殖模式的改变和水环境的恶化,鱼怪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和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