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青少年整体性自尊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
【机 构】
: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 ;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组 北京 100875
【出 处】
:
中国心理学会
【发表日期】
:
2011年8期
【基金项目】
:
其他文献
儒家文化以“仁”为核心,所谓“仁者爱人”。现代社会中“仁”的意义何在?基督信仰以“爱”为要义,所谓“爱者仁人”。现代社会中“爱”的意义是否被滥用?儒家文化之仁与基督信仰之爱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共创仁爱之精神。现代文化应该发掘传统,正名表意,引入现代价值之思考,使之成为现代社会精神之核心。文明不应冲突,文明不仅共存,真正的文明必然和谐共生,融汇交流,共同为人类文明贡献一己之力。儒耶合流的“仁爱”文明
正是鉴于宗教对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内外学术界近十几年来越来越注重反思东西方宗教文化传统,以发掘有助于促进宗教对话、化解文明冲突、共建和谐世界的历史经验和思想资源。本文所要评论的是我国老一代著名学者所做的相关理论探索,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关于中国宗教文化历史特点的重新认识;二是,关于中国宗教文化优良传统的概括总结:三是,中国文化传统可为促进宗教对话、化解文明冲突、共建和谐世界提供的思想资源。
儒家本是百家齐放的产物,孔子本对其他思想一向宽容,基督教也是主张宽容的。中国错过了文艺复兴,当代中国需要一个文艺复兴运动才能适应经济的急速增长。新中国的文艺复兴要跨越独尊儒家,回复儒家原有的宽容精神,并与道家等学说交相掩映。中国的新时代文艺复兴应是对春秋时期活跃兼容的人文理念的综合复兴,不是独尊一家,正如西方文艺复兴是对希腊精神的综合复兴,而不是亚里士多德或柏拉图一枝独秀,也是发展早期基督教的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