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C)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C)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不同于传统的有机或配合物染料,量子点具有带隙可调、制备简单、消光系数高等优点,特别是多激子效应可以使得量子点电池效率高达44%.但是,QDSCs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目前还远低于传统DSC电池,因此,为了获得高性能QDSC电池器件,必须对电池关键材料进行协同优化.通过设计新颖的光阳极结构和采用量子点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清洁能源前沿研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出 处】
:
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C)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C)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不同于传统的有机或配合物染料,量子点具有带隙可调、制备简单、消光系数高等优点,特别是多激子效应可以使得量子点电池效率高达44%.但是,QDSCs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目前还远低于传统DSC电池,因此,为了获得高性能QDSC电池器件,必须对电池关键材料进行协同优化.通过设计新颖的光阳极结构和采用量子点原位沉积技术,QDSC电池的效率达到4.92%[1-3],采用有序纳米管阵列制备高效率QDSC电池等。
其他文献
以纳米TiO2为光催化剂的多相光催化反应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降解有机物的效率高,且本身为惰性无毒化合物不会造成二次污染,降解反应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但由于其最大吸收波长处于紫外光区,无法高效地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催化反应,因此为实际应用带来不便。染料敏化可以有效地拓宽TiO2的吸收光谱,主要的机理为染料被激发后将电子迅速转移到TiO2导带上,TiO2则作为
本文采用无模板水热法制备了分等级Zn2GeO4微米球催化剂。利用XRD、SEM、TEM、UV-vis DRS和FTIR等多种表征手段对所合成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及表面特征等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水热法合成的Zn2GeO4微米球结晶度高、分散较好,球的直径为5-10μm,球体由长度为0.5-1μm纳米棒组成。同时,探讨了Zn2GeO4微米球的生长过程及相关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热时间的增加,早期形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具有环境友好、价格低廉、制作工艺简单、性能稳定和寿命长等特点,作为硅太阳能电池的替代品被广泛研究(1,2)。目前,基于二氧化钛的DSSC实验室光电转化效率最高可达到12%,但基于ZnO的DSSC的效率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开发兼具高光吸收效率和高光利用效率的薄膜电极材料是提高光电转化效率的关键步骤。本文选择碘作为掺杂元素,通过简单可控的溶剂热法分别在二氧化钛和氧化锌纳晶中
介孔材料在催化、色谱、分离、光学、及药物传输等材料科学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对介孔TiO2的光催化性质研究表明,介孔结构可以明显提高TiO2的光催化性能,可以有效降解有害气体或液体等,很多研究工作者都致力于研究开发性能优异的新型模板剂。由于生物模板便宜、丰富、对环境友好、易去除等优势而备受关注。然而很少有人将化学模板和生物模板结合研究开发新型介孔TiO2,为此,我们课题组采用CTAB和橡胶乳(RL
在TiO2光催化降解芳香类有机污染物的反应过程中,羟基化产物是被广泛观察到的降解中间产物,被广泛认为是TiO2光催化降解芳香类有机污染物的起始步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光催化反应的效率。因此,研究芳香类化合物在TiO2光催化体系中的羟基化反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太阳能的利用成为了当今的研究热点。量子点敏化电池由于敏化剂采用了量子点,存在着多激子效应,是新一代的光伏电池,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量子点敏化电池中采用了液态电解质,存在着易挥发、易泄露等问题,这将严重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电池的稳定性,我们采用魔芋葡甘聚糖作为交联剂,采用新颖的一步原位法制备了准固态凝胶电解质。
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是同时解决未来能源与环境危机的理想途径之一,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高度关注[1]。从太阳能的充分利用来看,光催化剂应该尽可能吸收利用可见光(如:600 nm以上);然而光催化剂吸收边带的红移伴随着光生载流子驱动力下降,不利于光生电子-空穴分离,导致光催化剂分解水半反应量子效率较低,这可能是具有较宽范围可见光吸收(如:吸收边带至600 nm左右)的光催化剂分解纯水制氢仍没有成功的原因
半导体的平带电位是表征半导体/溶液界面性能的重要参数,准确测量平带电位对于光电化学,光催化和染料敏化电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Mott-Schottky方法(电容-电位曲线)是常用的平带电位测量方法,但在纳晶电极体系中由于没有空间电荷层的存在,人们对于Mott-Schottky方法测量平带电位存在疑问。本文中我们拟用光谱法进行平带电位的测量。
新型二维碳纳米材料石墨烯是零带隙半导体,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质和大的比表面积,这使得其不仅可以作为催化剂的载体,提高其分散程度,还可以作为电子传递介质体系电子的迁移速率,降低载流子的复合几率,提高光催化产氢效率[1-3]。但是到目前为止,已有体系的光催化产氢效率较低,且只能在紫外光下或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工作。因此,探索把石墨烯应用于构建高效、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产氢体系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5]。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