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杂居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策略--以蒙汉民族杂居地区辽宁省朝阳市为例

来源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yu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西部的朝阳市是蒙汉融合共进的典型的民族杂居地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所在地,朝阳市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蕴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述列出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是与朝阳地区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们或者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强调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等,或者以父子(家庭)、师徒、学堂等形式进行几代传承,且谱系清楚;或者是一些工具、实物、工艺品、文化场所等.总之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和种类,充分体现了朝阳群众的勤劳勇敢、聪明智慧、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气质风格和精神风貌.朝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和影响度,以及文化底蕴方面都具有突出的地方性和特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方面,朝阳市已经做处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尤其是党大十八大以后,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时代的发展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作为民族杂居地区的朝阳市,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仍然需要开拓创新,有鉴于此,本文在对朝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策略.
其他文献
方志馆的影响和价值在于展示内容的全面性、科学性、资料性以及展示手段的多样性和展示形式的灵活性.要坚持项目化运作,把方志馆建设纳入重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内容,面向社会
民族地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集中的地区,少数民族有其独特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哪些需要确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通过各层级的法律加以保护,是当前摆在法
"一路一带"计划是中国的国家战略,而丝绸之路申遗是这一战略的主要支撑基础,特别是由丝路历史所形成的共同记忆间性文化,是打破各民族之间精神隔膜,建立互信互利合作机制的精
当前,中国正在全力推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程,这一举措的实施能够有效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目前,某些地方政府在保
中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其中有五个跨界民族.这五个跨界民族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与邻国同源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国际视域下,在"一带一路"的经济
从仪式到展演是现阶段双凤村摆手堂仪式变迁的一个现象,其实质是文化资源再生产的一个过程,这种生产过程是国家、政府、族群精英、民众等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为摆手堂仪式重构
作为生态人类学、或环境史视阈中活跃的一分子、积极参与者,人类文化所呈现的多样性,是不同文化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因文化异质性、复杂性状况不同,适应环境变化
民族民间节日是自古以来传承至今的中华民族优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深厚、含蕴深刻民族民间节日不仅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基因.但是目前在
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主要路径之一.然而,申遗在当下更同质于一种基于不同社会场域的主体性选择,这种选择看似延展了传统民族文化的价值,实则改
撒叶儿嗬是武陵地区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丧葬仪式的撒叶儿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在仪式结构、仪式功能还是在仪式所体现的社会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