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云南省主推家蚕品种云蚕7×云蚕8推广十几年来,某些性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如原种云蚕7B×A交配能力下降,散对率高达20%以上,杂交种云蚕7×云蚕8抗性降低.本实验采用循环杂交法,回交法,系统育种等育种方法将家蚕研究课题组、家蚕原种繁育课题组和家蚕资源保存研究课题组三个课题组保存的云蚕7、云蚕8进行循环杂交,经5个世代后形成了新系统,复壮后的云蚕7新系的虫蛹率、散对率已经得到一定的恢复和提高,本
【机 构】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云南 蒙自 661101
【出 处】
:
第十届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省主推家蚕品种云蚕7×云蚕8推广十几年来,某些性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如原种云蚕7B×A交配能力下降,散对率高达20%以上,杂交种云蚕7×云蚕8抗性降低.本实验采用循环杂交法,回交法,系统育种等育种方法将家蚕研究课题组、家蚕原种繁育课题组和家蚕资源保存研究课题组三个课题组保存的云蚕7、云蚕8进行循环杂交,经5个世代后形成了新系统,复壮后的云蚕7新系的虫蛹率、散对率已经得到一定的恢复和提高,本文中报道的云蚕8母种、原种经过复壮后在品种抗性、茧层率等方面也都优于复壮前系统,将复壮后云蚕7、云蚕8原种进行组配,筛选出云蚕7×云蚕8的新系统,该系统的云蚕7×云蚕8普种抗性增加,虫蛹率提高到99%,有效地对云蚕7×云蚕8母种、原种及普种进行了复壮.
其他文献
以深沟排水这一治理改良冷浸田的基础措施为研究对象,监测了距沟不同位点的土壤微生物、酶及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深沟排水可以显著增加冷浸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并对微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细菌数量随着与沟距离的增加而减少,真菌数量在距沟15m处达到最大值,细菌和真菌分别在距沟25m和5m处有最高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深沟排水可以增加土壤中磷酸酶、脲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且酶的活性基本随着与沟距离的增加而减弱
研究蔗渣生物质炭施用于喀斯特农田对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喀斯特丰富的蔗渣资源提供科学参考.在25℃、100%空气湿度下培养100天(d),研究不同生物质炭添加量(0.1%、0.5%、1.0%和2.0%,以干土计)下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施用于旱地土壤可增加铵态氮的固定,而适量的生物质炭(0.5%和1.0%)施入水田土壤中也可促进铵态氮的固定.生物质炭的
为研究土层置换犁改良土壤后对不同作物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分别于6月,8月,10月对作物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测定,并于作物成熟期对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土层置换可降低三种作物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及蔗糖酶活性,三种作物随生育进程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而蔗糖酶变化趋势不同,大豆根系土壤蔗糖酶随生育进程表现为持续升高,马铃薯和甜菜根系土
耕地质量关系到粮食生产能力,改良中低产田是提高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2010年相比1990年,东北地区中产田面积增加97.2万hm2,低产田面积减少111.1万hm2;中产田分布区域由中部向西南部扩展,低产田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零星分布在辽东丘陵地区的低产田呈减少趋势;受灾比例、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及农业技术是导致中低产田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可通过加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投入、科学用地、动态监
本文利用洞庭湖区的汨罗市、岳阳县、沅江市和汉寿县的测土配方施肥调查(2010)与第二次土壤普查(1982)的1517组点对点土壤数据,分析了该区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5个肥力指标的变化,解析了该区耕作土壤肥力障碍因子的变迁,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经过近30年的耕种,该区土壤pH值平均降低0.4个单位,酸性障碍的比例已由有26%增加至53%,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
通过1年的网袋腐解试验明确施入不同种类秸秆腐熟剂对玉米秸秆生物量及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100d的腐解,玉米秸秆生物量残留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玉米秸秆残留率为35.9%~42.9%,其中以施用5号秸秆腐熟剂的玉米秸秆生物量残留率最低,为35.9%.施入不同秸秆腐熟剂后有35.1%~57.2%的氮素被释放.还田100d时,加入各种腐熟剂后玉米秸秆磷、钾释放率分别为44.2%~59.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稻草覆盖条件下缓/控释肥配施比例对花生产量、花生氮素积累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肥料1次性施用(MF0)相比,一次性配施20%(MF20)缓释肥显著增加花生产量、单株果重和出仁率,而花生产量与传统二次施肥(CK2)处理相比则无显著差异.MF20处理增加了氮素在花生籽粒中的积累,提高了氮素收获指数,MF20处理氮肥生理利用率高达57.39%,分别比MF0和CK2处理高20.9
通过测定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整体搬迁前后四种处理(CK、NPK、M、MNPK)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探讨搬迁的特定条件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搬迁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均明显高于搬迁前,搬迁后四种处理真菌平均数量增加了365%,放线菌平均数量增加了149%,细菌平均数量增加了44%,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平均增加了101.85mg·kg-1,微生物生物量氮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