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随着我国刺参养殖业迅猛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增加,造成水域污染日趋严重。许多养殖池中有害藻类及病菌大量繁殖,水质条件不断恶化,已成为水生动物病害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长期施用不仅导致动物机体免疫力的下降,而且药物残留又危害食用者的健康。已有研究报道微生态制剂具有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及对水体的。污染
【机 构】
:
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辽宁大连
【出 处】
:
2007年全国海水健康养殖与水产品质量安全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刺参养殖业迅猛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增加,造成水域污染日趋严重。许多养殖池中有害藻类及病菌大量繁殖,水质条件不断恶化,已成为水生动物病害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长期施用不仅导致动物机体免疫力的下降,而且药物残留又危害食用者的健康。已有研究报道微生态制剂具有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及对水体的。污染。在中国乃至世界发达同家的水产养殖业中,微生态制剂有了一定的应用,并已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有望成为未来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和健康养殖的一个新方向。目前国内外报道的微生态制剂作为水产动物饲料添加剂的主要研究对象为牙鲆、日本对虾、大西洋鲑等,对海参养殖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幼刺参生长和水环境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以期为微生态制剂在刺参养殖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在海洋环境较少污染的远古时代就有赤潮发生,它并不是文明社会的产物。只不过,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排入江河湖海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也随着增加,赤潮的种类和发生频率也随之改变。福建沿海从1962年以来大大小小有记录的赤潮事件共计113起。其中1986年12月福建省东山县群众采食了赤潮区野生花蛤,引起136人中毒,1人死亡。1990年6月福建省泉州湾至围头湾一带发生旋沟藻赤潮
高密度工厂化海水养殖是一项投入产出比优异的产业。可优选养殖品种,自控成品上市时间,对环境危害可控等,都是它的优势。沿岸地带的地下盐水,因其有恒温,低温,盐度稳定,无病害微生物等优良特性,是一项可用于海水养殖业的巨大资源。目前的问题是,这类盐水大部分含有较高的Fe2+和Mn2+,pH偏低,一定含量的NH3-N和H2S不同程度地影响水质。针对这些不利凶子的水处理技术的突破,将地下盐水这一资源得以利用,
微藻太阳能利用率高,个体小,营养丰富,生长迅速,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容易培养,而被广泛地应用在水产养殖种类的饵料、食品、动物饲料添加剂、医药、精细化工、污水处理等方面。目前开放池式的生产系统是微藻培养的主要方式,但是培养的微藻易受污染。且不稳定,容易导致培养的失败。另外培养条件,如光照、温度、pH等也难以控制,无法保持微藻适宜的生长条件。而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光能利用率高、培养条件可控、无敌害生物污染
大西洋鲷(Sparus aurata Linnaeus),学名金头鲷,俗称大西洋鲷,自然分布于大西洋东侧欧洲沿岸,是一种凶猛性、广盐性鱼类,该鱼生长迅速,抗病力强,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一种名贵的养殖经济鱼类。本文研究了铜、镉、锌对大西洋鲷幼鱼的毒性作用,为该鱼工厂化苗种培育及养殖提供一定参考。
自1983年Kary Mullis发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以来,PCR技术就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因诊断方法以其简便、迅速、灵敏等优点在分子生物学等很多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应用和发展。但是传统的PCR技术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不能准确的定量、容易交叉污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等。为了克服传统PCR的某些缺点,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Applied。Bisystems公司率先推出了荧光
尼罗罗非鱼(Orechronis niloticus Linnaeus)属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ei-fonnes)、鲈亚目(Percoidei)、丽鱼科(Cichljdae)、罗非鱼属(Orechromis),原产非洲,故又称非洲鲫鱼,简称非鲫。主要分布于塞内加尔水系、尼罗河水系和埃及的湖泊。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首次从尼罗河苏丹境内引进尼罗罗非鱼以来,由于其具有生
大菱鲆和褐牙鲆都是名贵的海洋低温经济鱼类,近年来已经成为我国北方海水工厂化养殖的主导品种。天津是我国海水工厂化养殖大菱鲆和褐牙鲆的主要地区,养殖设施先进。但是腹水病的爆发和流行给海水工厂化养殖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003--2005年间,作者对天津地区海水工厂化养殖大菱鲆和褐牙鲆腹水病流行和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从患腹水病的大菱鲆和褐牙鲆体内分离到两株病原菌,即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
近年来,随着大黄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提高,养殖环境不断恶化,病害频繁发生且日趋严重,其中由弧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因其发病率高、流行范围广、危害最为严重,每年都给养殖从业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鱼类细菌性疾病传统的防治方法是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鱼类微生态环境失衡,抗性细菌大量繁殖,同时还有药物残留,造成环境污染,最终影响人类健康。益生菌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防治方法,不产生抗药
在大连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期,沿海海域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动物养殖,海域环境未受到养殖带来的污染,处于原始状态。为了解该地区刺参原生态环境,本文以80年代初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刺参生态环境做一综述,供养殖管理及养殖者参考。
本文探讨了大型海藻的生物降解实验。褐藻酸降界解菌对大型海藻的降解能力与很多因素相关,比如菌液的盐度、pH、降解海藻的种类与老嫩度、降解菌的培养时间、菌体与酶液是否分离等。考虑成本和实际运用方便,以后的工作可着重于不分离粗酶液,带细菌解离海藻的方法。由于季节关系,没有新鲜幼嫩的海带,解离老海带的效果不佳,虽然也有细胞解离下来,但数量较少。以后还应研究多种细菌搭配组合共同来降解海藻,提高降解效率,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