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Al、Ti、Nb和SiC〈,p〉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高能球磨和真空热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毫米,微米和纳米级三种SiC〈,p〉分别增强的Al-6Ti-6Nb复合材料,研究了SiC〈,p〉及其尺寸对复合材料的室温、200℃、300℃和400℃下拉伸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材料的室温和高温下的断裂与强化机制。
【机 构】
:
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钢铁研究总院三室
【出 处】
:
第三届全国机械工程材料青年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Al、Ti、Nb和SiC〈,p〉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高能球磨和真空热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毫米,微米和纳米级三种SiC〈,p〉分别增强的Al-6Ti-6Nb复合材料,研究了SiC〈,p〉及其尺寸对复合材料的室温、200℃、300℃和400℃下拉伸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材料的室温和高温下的断裂与强化机制。
其他文献
实验选用纯度大于99℅的Al〈,2〉O〈,3〉粉,粒度小于3μm,分别添加不同成分和含量的粘结剂,经混炼,造粒后注射成形,对成形后的Al〈,2〉O〈,3〉生坯进行脱脂和最终烧结。结果表明:由多组元聚合物组成的粘结剂注射成形性能好,热脱脂后样品形状保持完好,无缺陷,裂纹、并列举了最佳脱脂和烧结的工艺参数。
量子点的生长目前一直是一个热门研究问题。该文通过对InGaAs/GaAs应变超晶格多层量子点材料的透射电镜(TEM)照片的研究,对应变超晶格中量子点的成点机制作了一些讨论,认为量子点的形成是应力不断积累而最终弛豫的结果。
通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增强基樱SiC〈,p〉含量、NaCl浓度和溶液状态对SiC〈,p〉/Al复合材料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基含量增加对材料腐蚀电位影响不大。但随着增强基含量、NaCl深度的增加,铝基复合材料腐蚀速率增大;搅拌也会加速材料的腐蚀。
该文报道了用分子束外延(MBE)、自组织法生长低组分、低应变量子点超晶格In〈,x〉Ga〈,1-x〉As/GaAs材料(样品组分为0.28),量子点的平均尺度为高约10nm、直径约30nm,低温下(15K)荧光谱(PL)测其发光峰位在1.259eV、半高宽为63meV,红外吸收测量表明:正入射下在14~15μm有着强烈吸收。
研究了热处理制度度Zr含量对无硼Ni〈,3〉Al合金室温塑性和屈服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Zr可改善合金的室温塑性,Zr含量从0.6at.℅增至1.5at.℅时,屈服强度相应地随之增大,最佳热处理制度为900℃,2h、空冷。
用非平衡热力学耦合模型研究了具体的金刚石生长体系:碳氢和碳氢氧体系,计算得到了这两个体系的非平衡定态相图。该相图与根据经典平衡热力学计算得到的相图有本质区别:相图中均存在金赐石生长区,经与收集的近20年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的近100篇文献报导的400多个实验点相比较,理论预言和实验事实符合良好,因而该相图对这两个体系的实验研究的指导是有普遍意义的。该文的理论计算结果对低压人造金刚石生长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利用电弧等离子体蒸发法制备纳米硅颗粒。将经氢氟酸处理和未经氢氟酸处理的纳米硅颗粒,城真空气氛保护条件下加热到600℃保温不同时间,利用射线衍射和TEM研究其相组成和纤维结构形貌。结果表明:未经氢氟酸处理的原始纳米硅颗粒由晶体相Si和少量的Si〈,3〉N〈,4〉及非晶SiO〈,2〉组成,在加热处理后,生长出大量的纳米纤维,并随时间的延长,纤维长度增加、数量增多,其中的非晶SiO〈,2〉量也增多。而经
该文研究了硅颗粒增强的高铝锌基铸造复合材料在453K和61.1MPa条件下的高温压缩蠕变行为。结果表明,由硅相强化的高铝锌基复合材料的最小蠕变速率约为基体合金材料的3/5。该复合材料蠕变是以晶界滑移为主,位错攀移和弥散硅强化为辅,多种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并对蠕变中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讨论。
对由TiO〈,2〉-Al-B体系制备的原位Al〈,2〉O〈,3〉t TiB〈,2〉复合强化Al基复合材料在573、623和673K进行了拉伸蠕变试验。这种复合材料的显态应力指数为15.8~17.4,蠕变激活能为242KJ/mol,这些数值远高于位错蠕变的预测。蠕变数据的分析表明,在引入一个蠕变门槛应力之后,复合材料的真应力指数等于8,真蠕变激活能接近Al的自扩散激活能,表明复合材料的蠕变是由Al
研究Si〈,3〉N〈,4〉/TiC复合经不同温差的热冲击试验,考究材料体电阻、抗弯强度随热冲击温差的变化;并分别对热冲击后的材料进行普通热处理与微波热处理,发现与普通热处理相比,微波热处理可以使热冲击损伤的材料,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该文从复合材料中不同组分对微波吸收的选择性和微观应力的角度分析了性能得到回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