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常压去离子水为工质,对自然循环工况下上升加热段内单相水的局部对流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自然循环工况下上升加热段内工质的物性变化及由浮升力引起的自由流动对对流传热特性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提出了计算自然循环工况下上升加热段内单相水的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经验关系式,进而对入口段对整个加热段总体传热计算的影响进行了评估.
【机 构】
:
热能动力工程与热科学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北京)
【出 处】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4年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常压去离子水为工质,对自然循环工况下上升加热段内单相水的局部对流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自然循环工况下上升加热段内工质的物性变化及由浮升力引起的自由流动对对流传热特性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提出了计算自然循环工况下上升加热段内单相水的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经验关系式,进而对入口段对整个加热段总体传热计算的影响进行了评估.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一种新概念型的基于相变的蠕动泵,该泵通过降温和升温促使泵流道中的工质发生相变,并借助于工质相变时产生的膨胀和收缩来推动工质向前移动,从而达到泵送流体的目的.由于这种新型的蠕动泵依靠流体自身的相变产生动力,所以没有任何运动部件,并可完全通过热电器件加以控制,由此可以大大延长泵的使用寿命,而且使用比较方便.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对这一新型蠕动泵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本文通过二维数值计算,对环路热管的关键部件毛细芯,进行工作性能和临界热流密度的参数效应分析.分析表明:1)存在最优助槽比,使毛细芯达到最佳工作性能和最大工作能力;2)肋槽宽度越小,工作性能越佳,工作能力越大;3)毛细芯增厚可降低漏热,但同时会增大压降和肋中心温度.
本文实验研究了常压(latm)、室温(16℃)条件下R113过冷池沸腾传热现象,首重研究了核态沸腾和膜态沸腾共存的稳定双模态过渡沸腾现象,并与饱和双模态沸腾传热进行了比较.
本文讨论复相介质(含孔洞)的热传导问题,其中几何形状、大小和材料分布形态构成一平稳随机场,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多尺度模型和算法,并给出数值实验结果.
由于温度分布不均匀而导致磁场中的磁性流体受到非平衡的磁场力作用,而发生流动的现象,称为热磁对流.这是一种由体积力驱动的类似自然对流的流动,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磁场来控制热磁对流的强度和方向.本文对水平圆管通道内热磁对流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了通道内及壁面的温度分布,并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根据实验测得的温度分布估算了热磁对流的流量和速度的大小.
研究了采用狭窄矩形通道内水的强迫对流换热冷却方案时侧面双向泵浦板状激光介质在非均匀内热源和非均匀换热系数作用下,其热物性的温度依存性对介质温度场和热应力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考虑介质热物性随温度的变化,将导致计算的热应力结果偏小.与一维理想模型的结果不同,以三维模型为基础,并考虑入口段效应时,即使不考虑介质热物性随温度的变化,介质最大应力亦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在本文研究模型下,介质导热系数的
本文数值模拟了带均布纵肋同心套管内的三维导热和对流耦合换热.文中主要研究了肋高及肋数对摩擦阻力和平均Nu的影响,以及肋高对入口时的Nu的影响,结果表明:肋高的变化对摩擦力和平均Nu都有显著影响;肋数的变化对摩擦力和平均Nu也都有显著影响,平均Nu随着肋数的增加有最大值,这说明并不是肋数越多越有利于换热;入口段Nu随助高的增大而增大,充分发展的Nu,也随着肋高的增大而增大.
本文实验研究了由正十四烷和尿素甲醛树脂制成的相变微胶囊和水混合组成的潜热型功能流体流过等热流圆管时的对流换热特性.相变微胶囊的加入可以显著增强流体与壁面间的对流换热,显著降低壁面温度和流体温度;在融化段对流换热系数呈增加分布,流体和壁面温度各自基本稳定在相应的温度值.强化对流换热的效果主要在融化段,并随流体中相变微胶囊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也随Reynolds数的增大而增强.
本文对不凝性气体存在下的汽液界面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得到了温度和不凝性气体质量分数的关系式;与不凝性气体存在下的垂直壁面膜状冷凝边界层微分方程组的Rose积分近似解相配合,可以近似解出汽液界面温度等参数;本文进而给出了热流密度的计算方法,并以水蒸汽和空气混合气体为例进行了计算.
以空调工程热环境控制和冷冻冷藏设备为应用背景,采用非稳态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具有对称结构的封闭方腔内竖直板自然对流换热中的非线性现象.结果表明,在所考虑的Ra参数范围内,流动和换热随Ra的增加从稳态转变为非稳态,但不同初始场下周期性变化的临界Ra不同,并出现两个分支过程,而在临界Ra以上均呈现非周期性振荡特点.数值结果揭示了所研究问题中的非线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