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德租时期青岛出现了合院式住宅形式,它是在华人街区出现的特殊的居住形态,某种程度它是近代德国城市新区居住模式的翻版再现.这类住宅主要集中在青岛的三个区段,其中以中山路北端为主轴的大鲍岛商业区最为典型.大鲍岛区域在近代青岛港口商业的驱动下迅速发展起来,殖民当局的规划和华人商业的兴起对它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然而当今青岛合院式集合住宅已大大衰败,成为旧城保护和更新的思考焦点.
【机 构】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德国亚琛工大 200092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研究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租时期青岛出现了合院式住宅形式,它是在华人街区出现的特殊的居住形态,某种程度它是近代德国城市新区居住模式的翻版再现.这类住宅主要集中在青岛的三个区段,其中以中山路北端为主轴的大鲍岛商业区最为典型.大鲍岛区域在近代青岛港口商业的驱动下迅速发展起来,殖民当局的规划和华人商业的兴起对它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然而当今青岛合院式集合住宅已大大衰败,成为旧城保护和更新的思考焦点.
其他文献
民居研究需要更多的关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如"营造与设计法"所包含的民间建筑技术、材料的传承部分,以及"保护、改造和发展"所包含的民族建筑对未来可持续发展建筑可借鉴的积极有用的部分.本文就从这两点中的传承、实践方面入手,对其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特点进行讨论,旨在关注民居的未来角色和现代传承.
在浙南民间传统建筑的营造活动依然活跃,那些通过师徒相传的方式、承继着传统工艺的老匠师们成为民间传统建筑技艺的守护者.这些民间传统匠师既是本文研究的对象,又是论文基础研究源泉的主要提供者.本文将通过"工匠、营造尺、工具、设计和禁忌"五个方面对浙江南部地区的传统木构建筑的营造智慧进行阐释.
本文通过对北京山地聚落公共环境及其营建的具体分析,为营建富有人性及地域特色的现代聚居形态与社区公共环境寻求启示与借鉴.
本文以乡村聚落的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选取鄂东北地区的石头板湾为研究案例,主要涉及整体结构、形态要素和空间层次等方面,尝试运用认知地图与空间句法两种研究方法,并互为补充,深入解析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特征.
一直以来,我们对硬山建筑形成了固定的认识模式,即硬山建筑主要用于北方民居或建筑群的次要建筑上.而在明代的辽东镇,宁远卫城的文庙和沈阳中卫城内中路宫殿建筑都采用硬山建筑形式的现实,颠覆了我们对硬山建筑的传统认识.本文认为:古代城市建筑形式的确定是依据其建造的大背景即民居的建筑形式来划分建筑等级的.这一结论的确立还有助于我们借助城市内存在的重要的明清建筑,重新认识古城中早已消亡的古代民居建筑形式.
在历史,社会,文化和宗教如何影响墓地的设计呢?人们可以如何设计一个墓地来表现在生者对己故者的尊敬和思念呢?鉴于次,本文首先论述了墓的使用者,再从这探讨人与墓空间的关系,最后就人们如果造一个墓达到对生命的反思进行了阐述。
本文将干栏建筑这一原始住屋形式的起源问题作为切入点,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的探讨,对溯源干栏建筑和"巢居"说进行思考和提问.
土楼乃客家先民用当地红埃土、砂石、竹片、土纸桨等,就地取材地以夯土筑成坚固且奇特的民居建筑,规模宏大、结构精巧,且能抵御侵袭、防火抗震、透光通风,重要的是其整体建筑跟大自然环境有着相互协调,与西方堡垒相比,土楼的建筑设计更显智慧。因此,本文从土楼介绍、历史、地理环境因素影响、土楼结构及土楼形状等五个方面探讨了福建客家土楼的建筑特色。
中国式园林,有其独特的设计法则,与西方的不同,中国园林的设计相对着重空间的分布,引入书画构图的理论,再以廊道作连结,以达至天人合一,把园境融入自然之中,从而让游人在感官上得到极至的享受,乐而忘返。因此,本文从园林之设计建造、园林空间对感官的影响、园林之脉络--廊以及园林布局与绘画构图之关系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园林的设计建造。
西海固地区气候寒冷干旱,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和全国最贫困地区之一,素以"苦甲天下"而闻名,然而其民居形式多样,地域特色显著.本文以回族建筑为出发点,试从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观察当地丰富多彩的传统民居建筑,研究、分析西海固地区传统聚居建筑的类型、特点及形成分布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规律,表明该地区建筑形态受到地理环境、宗教文化、移民文化和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为西北干旱地区的乡村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