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视域下的“法治思维”概念辨析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fou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建设法治中国视域对"法治思维"概念作了辨析,认为法治思维之"法"并非仅指成文法,而是指包括成文法、习惯法、判例法和学理法在内,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意义理解的广义的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法治思维之"治"是指"治理"之意,且是"善治"意义上的治理,法治社会中人人既是治者,也是被治者,坚持依法治理,并非"唯法为治";法治思维之"法治"并不排斥民主,相反二者互为前提,我国的法治也不等同于宪政和欧美国家的法治;"法治思维"并不完全等同于"法律思维",它同道德思维和政治思维也不相互排斥,相反它们相辅相成,都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只不过当前我国应以法治思维为主而已.
其他文献
重庆作为一个飞速发展的直辖市,不可避免的也面临着交通拥堵的问题.由于重庆自身的地形及城市布局,加之交通需求迅速增长等原因,又使得解决交通拥堵刻不容缓.通过分析美国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的治理交通拥堵的法律经验,结合重庆主城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从增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交通建设、全局宏观调控、完善交通规则、建立交通运行监测评估体系等多方面解决交通拥堵的建议.
盘活农村"三权"既是农民的期盼,也是落实中央关于"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重要体现.为了盘活"三权",全国许多地方都在探索盘活"三权"的新路径,重庆开展的"三权"抵押融资就是其中一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和法律障碍,迫切需要从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进行完善,确保"三权"抵押融资的顺利进行,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目前,我国缺乏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行政强制执行的具体模式的明确规定,由于司法权属和行政权属的不同职能性质,现有体制下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难以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不利于矛盾纠纷的化解,也有损司法中立的形象.由行政机关负责该类案件行政强制执行的实施又于法无据,理论和制度的滞后严重妨碍了司法审判职能的发挥,同时也阻碍了行政管理职能的履行.建构合理的"裁执分离"制度模式,理顺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关系,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是本次《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举示的新增内容,在之前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也未涉及.该新增内容,在笔者看来,是正式确立了以法官为主导的证据举示(启动)程序.然而,该程序是否能够取得规范民事诉讼秩序、保障诉讼公平的立法效果,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由于该规定赋予了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可能造成以下风险:或因追求效
当前,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已成为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在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的政策背景下,准确找到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职能定位,使司法功能准确、恰当、审慎地融入到社会建设当中,成为法院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从近年来法院在此领域的典型探索样本为研究起点,对各级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生动实践进行深入实证研究,通过剖析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政策、司法和现实背景,从多个角度对法院现存的问题进行
2013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明确禁止"零负团费"和"强制购物"的行为,但是,同时也导致团队旅游价格上涨,使得自助旅游的市场需求增长,但是《旅游法》对于自助旅游并未作出特别规定,在实践中较易产生旅游者安全等问题.本文首先通过总结自助旅游概念的共同性,从法律上对自助游的概念进行界定,并通过自助游的概念和特征分析对自助游进行监管的必要性,最后分析现有监管制度的缺陷,结合现代公共服
提高立法的可接受性,可以从修辞学的视角进行分析.修辞学的运用可以被归纳为三个层次,即作为文字修饰技巧的修辞,作为说服手段的技艺层面的修辞以及作为沟通互动的修辞.法律的制定过程体现了一种沟通互动的修辞,法律文本体现了作为文字修饰技巧的修辞,而立法解释则体现了作为说服手段的修辞.
20世纪50年代以来,语用论辩理论得以逐步发展,试图将论证视为获致真理性认知和理性表达的基本要素.语用论辩术突破了经典逻辑单向性的、静态的,并且脱离了语境依赖的分析模式,转而重点考察日常语言论辩.依据语用论辩理论,实践法律论证在思维层面划分为争议确立阶段、开始阶段、论证阶段和总结的同时,还要受到权威体制、社会规范、程序规约,以及其他策略性与机制性考量的影响与约束.语用论辩理论的谬误判断准则建立在几
本文首先介绍了法治思维的基本内涵,其次分析了权大于法,以权代法现象严重,以法治国,缺乏规则意识和契约意识等目前执政者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介绍了法治思维在治国理政中的价值向度,分析了法治思维在治国理政中的实践路径,法治环境和法治思维是辩证的互动的关系。通过外部环境来影响的法治思维的养成,使执政者能自觉运用法律方法来管理社会,解决问题,对法治环境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而法治环境改善了,又会反
法律修辞论证模式研究法律修辞论证理论的推理领域,是面向司法领域系统研究演绎推论和归纳推论在该领域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逻辑因素和非逻辑因素相互作用机理.需要注意的是,如此"相互作用机理"的内在机制主要表现为"证立规则".通过系统分析基于结果和基于过程的法律修辞论证模式的证立规则及其运用的标准,对理解语境迟钝和语境敏感的法律修辞论证模式的运用,进而提升法治思维水平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法律修辞学研究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