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制一种集持续、高效抗痨和有效修复骨缺损为一体的载利福喷丁/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复合磷酸钙骨水泥缓释系统,评估理化性能、体外释放特性和细胞毒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前期实验依据。
【机 构】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制一种集持续、高效抗痨和有效修复骨缺损为一体的载利福喷丁/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复合磷酸钙骨水泥缓释系统,评估理化性能、体外释放特性和细胞毒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前期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神经性肩关节周围肌肉麻痹,斜方肌移位是肩外展功能动力重建主要方法,传统的斜方肌移位效果不理想。对32例神经性肩带肌麻痹病例进行了外展重建,将原有术式进行了改进,斜方肌移位的方向、止点做了调整,桥接移植物采用异体肌腱移植,同时重建关节囊韧带。动力与静力联合重建方法提高关节稳定并发挥移位肌肉的生物力学效价。并对术后病例随访及结果评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与经验。方法:斜方肌移位与肩关节前外侧韧带修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脊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09月-2015年02月对24例共28节椎体的脊柱肿瘤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实时监测下通过经皮椎体成形术向椎体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椎体后缘完整的病椎注入4-6mlPMMA骨水泥,椎体后缘
Purpose:To evaluate the short-term outcomes of microscopic discectomy and endplate electrocoag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endplate Modic changes.Methods:Fifty-two patients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与保守治疗后再骨折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自 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因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患者679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A组: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407例,B组:保守治疗272例,平均随访时间(28.78±13.97)个月,记录两组患
目的:胫骨远端骨坏死和舟状骨坏死是开放伤术后和骨折切复内固定术后是比较棘手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以往报道无较为完善的治疗方法,复发率较高。本文的目的是尝试性研究带膝降动脉血管蒂的游离骨软骨瓣(MFC DGA)的解剖和胫骨远端骨和舟状骨坏死的新治疗方法。
目的:评估有针对性的护理常规在接受多平面截骨手术的肘内翻畸形儿童中围手术期应用效果,以及将其推广至更广范围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针对我科近年来逐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多平面截骨手术方式,结合其临床适应征与患者人群特点,同时考虑到该手术波及肘关节以及术后需行功能锻炼情况,我科为此制定出一系列护理常规,用于儿童肘关节多平面截骨的术后并发症预防与康复。
目的:感染性骨缺损一直是骨科治疗难题之一。其多由局部创伤因素造成,常见于骨、软组织缺损;创伤治疗后骨折端感染而形成局部骨髓炎、骨萎缩;治疗骨感染过程中,由于反复广泛彻底清创造成骨丢失,导致骨缺损。清创术后,因局部存在细菌生物膜等感染因素,需待骨、软组织稳定后行骨移植。因此感染性骨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一直是骨科难题之一。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骨折患者优质服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及患者满意度。
目的:研究在脊柱外科颈椎前后路手术中,如何运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及时发现因体位改变造成的脊髓损伤,避免患者术后发生不可逆转的神经损伤。方法:1例脊柱颈椎前后路手术患者,在术中行体感诱发电位(C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时,因前后路翻身过程体位摆放不当而引起CSEP及MEP波形的变化情况,分析术中处理及术后随访的情况。
目的:分析骨髓刺激技术对关节镜下肩袖修复中的临床结果,评价其对肩袖修补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分析78例全层肩袖撕裂患者接受关节镜下缝合桥修复术,其中40例行标准肩袖修补,38例进行足印区微骨折骨髓刺激以促进肌腱修复并行缝合桥修补。术前及术后随访进行ASES评分和Constant评分进行评价临床结果,进行术前及术后VAS评分及满意度调查。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评估术后肌腱愈合与肌腱的完整性。比较两组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