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随着心脏导管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已经发展成为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重要的治疗方式,且相较于外科治疗所带来的优势及获益也逐步被医生与患者认可.但是,其中远期并发症尚未得到良好的关注,且缺乏大样本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纳入2003年6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采用对称型Amplatzer型封堵器进行治疗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共计645例.并对其完
【机 构】
: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心血管科 610041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心脏导管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已经发展成为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重要的治疗方式,且相较于外科治疗所带来的优势及获益也逐步被医生与患者认可.但是,其中远期并发症尚未得到良好的关注,且缺乏大样本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纳入2003年6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采用对称型Amplatzer型封堵器进行治疗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共计645例.并对其完成2至8年期的随访,按照随访中发现并发症的时间分为早期并发症与中晚期并发症.随后实用Spss17.0进行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束支阻滞及节律异常的单因素分析确定潜在风险因素,并对于确定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确定相关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最后共553例患儿完成随访,随访成功率为85.7%.早期并发症中,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率高达34.36%,但多数为一过性的发生,并于手术后几小时至1周内消失.其中Ⅱ°AVB及完全性AVB(CAVB)的发生率为1.63%,且经过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后逐步恢复.远期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2.35%,同时无CAVB发生.在心脏节律异常观察中,其早期发生率为7.96%,在中长期随访中只有5例患儿出现频发早搏.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封堵器大小与术前出现心律失常为早期心脏传导阻滞的风险因素;而在早期出现传导阻滞为中远期传导阻滞发生的唯一风险因素.在心脏节律异常的评估中,封堵器大小为唯一风险因素.结论:经导管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且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是所使用的封堵器直径大小、手术过程中的操作对患儿心脏的损伤均可能影响患儿的长期预后.故在手术过程中需严格把握封堵器的大小,注意输送装置的选择,切实保护患儿的治疗效果,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颅脑肿瘤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断经验.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感染病房2006.1-2012.12期间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收入院,而最终确诊为颅脑肿瘤的17例患儿的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结果:17例患儿中男12例,女5例,年龄分布:0-3岁7例,4-9岁6例,10-15岁4例.外院诊断:结核性脑膜炎3例、化脓性脑膜炎2
目的:总结203例1岁以内婴儿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分析婴儿重症肺结核的相关因素,提高临床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及漏诊.方法:对200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3例婴儿肺结核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3例住院婴儿肺结核中农村127例,城市76例;城市患儿BCG接种率为64.5%,农村为46.5%;有明确活动性肺结核接触史78例,可疑结核接触史26例;临床表现中,发热17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小儿冠状动脉Z值标准及相关的回归公式.方法:515名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同步记录心电信号,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冠状动脉总干(LMCA)、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总干(RCA).对冠状动脉与性别、年龄、身长、体重、体表面积等参数进行回归分析,根据相关性最好的相关模型计算Z值.结果:应用模型y=ax3+bx2+cx+d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丙球治疗前后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in,ADM)及其它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以探讨静脉丙球治疗KD的作用机理.方法:抽取40例KD患儿静脉丙球治疗前3天及治疗后3天内外周血,男25例,女15例;发病年龄16.7±5.4月(10-22月);静脉丙球治疗方案为1g/kgx2次.同时选取其中4例患儿的外周血进行芯片检测基因表达谱,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过程中,BMP10是否具有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肌重塑,保护心功能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利用特异性心肌细胞持续表达BMP10的转基因小鼠(BMP10-TG小鼠)和同源对照非转基因小鼠(NTG小鼠),通过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B3,建立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比较两组实验小鼠感染后的发病情况、以及两组小鼠在心功能改变和心肌纤维化方面的差异,分析BMP10是否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有
目的:回顾性分析婴幼儿起搏器安装方法及特点,根据随访资料分析不同起搏模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方法。方法:2000年4月至2011年12月间在我院行起搏器安装的婴幼儿,根据患儿病因、年龄、体重及营养发育情况,分别选择心内膜和心外膜起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儿选择行心房或心室起搏;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选择心内膜起搏,起搏导线分别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入右室,外科术后房室传导阻滞均行心外膜起搏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从而寻求良好的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儿科感染病房的196例手足口病患儿家长进行对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采用统计学百分率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有着强烈需求,其中预防手足口病的复发在需求内容中居于首位,希望直接通过电话或医护人员的"一对一"健康指导获取有关手足口病相关知
目的:总结并探讨儿童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的MICM特征及其对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方法:分析1例确诊的儿童肝脾yδ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MICM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骨髓细胞学提示约30%异常细胞浸润,免疫表型分析:异常细胞群约占有核细胞的24.5%,且CD2+,CD3+,CD7+,CD19+,CD38+,cCD3+,TCRγ/δ+.脾脏组织免疫组化:CD3+,CD45RO+,CD8+,CD4-,
目的:研究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症(POTS)患儿血浆中心房钠利尿肽(ANP)和抗利尿激素(ADH)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患儿直立试验中心率变化和血压变化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揭示POTS患儿内分泌激素的调节异常.方法:本研究包括21例年龄为12±2岁POTS患儿,26例年龄为12±1岁正常儿童.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ANP和ADH的含量.依据直立试验检查结果,将POTS患儿分为单纯POTS组和POTS合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的血糖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新生儿窒息于生后微量血糖监测血糖水平.某一时间段数次血糖监测中,凡有一次血糖不在正常范围,包括高血糖及低血糖,即记录为血糖异常.结果:窒息程度越重,血糖异常发生率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轻度新生儿窒息血糖异常以低血糖为主,重度新生儿窒息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结论:窒息新生儿要密切观察血糖动态变化,特别是重度窒息者,应将血糖监测作为常规判断病情及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