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复杂和严重.本文从介绍库兹涅茨环境曲线、城市环境变迁和时间-空间的压缩等三个概念模型入手,对比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来分析中国城市在追赶型经济增长模式和国际环境公约制约下所面临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并指出进一步寻求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加快经济发展、采取经济、有效的环境控制措施可能是中国解决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环境问题的方向.
【机 构】
: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复杂和严重.本文从介绍库兹涅茨环境曲线、城市环境变迁和时间-空间的压缩等三个概念模型入手,对比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来分析中国城市在追赶型经济增长模式和国际环境公约制约下所面临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并指出进一步寻求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加快经济发展、采取经济、有效的环境控制措施可能是中国解决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环境问题的方向.
其他文献
城市规划行政权是政府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与控制的公共管理权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面临利益多元、未来的难预测等多种问题的挑战.城市规划行政权应是积极的和有效率的,并在政府、市场和公民的互动的基础上,维护公共利益.指导性规划应具备较强的回应性,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法定的城市规划应相对的具有稳定性,以保护各类财产权.公民权和公众利益的有效维护方式是公众参与.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和规划行政权的效率取
城市道路内停车泊位是公共停车设施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但路内停车泊位设置不合理不仅干扰道路交通正常通行,而且严重影响路外停车设施的利用效率,因此迫切需要加以规范和指导.本论文通过对江苏省城市道路内汽车停车泊位设置标准的编制工作进行归纳总结,制定的编写大纲、技术内容对其他相关标准的编制、路内停车泊位的划定具有参考价值.
中国传统聚落是一种典型人居环境,作为一种文化景观载体需要定量判识.在指标选取与层次分析基础上构建中国传统聚落景观三元结构评价指标体系,以陕西传统聚落景观为例,计算其可居性评价指数、社会性评价指数、美感度评价指数,得出关中聚落景观的综合评价指数最高等结果,并探讨问题诊断与解决.最后讨论:评价方法尚需创新与评价指标体系尚需完善,研究案例尚需深入,并尝试建立一种研究人居环境文化景观的定量模式.
在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必须改变中国城市规划管理机制的现状,探讨合理的城市规划参与模式,建立系统的、多方位的、多层次的规划参与机制,确定规划参与的法定性,使规划参与机制在规划决策、编制、实施和监督检查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综合协调社会、经济、环境关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为干扰强度不断增强,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这就必然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本文简要分析了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及其危害,指出城市水土保持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城市水土保持规划是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条件,因此,作者认为城市水土保持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本文针对我国近期在对都市圈的认识和理解并不清晰、透彻的前提下,迫切进行了一系列有关都市圈的规划和引导、都市圈的构建和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和实践,但大多实施效果不理想、推进步伐缓慢的状况,分析、总结出我国正面临着都市圈研究先天不足、都市圈发育步履蹒跚、都市圈规划各有侧重和突破,以及都市圈构建两种模式并存等方面的问题和现实,并初步给出了编制规划指引、进行典型解剖、构建对话平台、实施动态跟踪、明确规划地位等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单纯以追求经济增长和财富增加为目的的发展历史进行痛苦思考后,所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本文以资源型城市为出发点,借助于系统科学理论,构建了RESE系统的概念模型,揭示了它的演化机理.利用RESE系统的"持续-协调"测度模型,对金昌市在研究期内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总体发展评价结论.并针对金昌市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调控对策.
"城市的准确定位"是城市总体规划要研究的头等大事,也是城市总体规划中最容易引起争论的部分.在全民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准确把握城市定位是作为城市宏观决策人要关注的首要问题,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一个好的城市定位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至关重要,而且可以在指导建设和进行资源配置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通过探讨城市定位的概念,剖析城市定位对城市竞争力、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指出
广东省沿海地区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先驱,其工业结构正在实现重工业化转变,在以重化工业为重心的新一轮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指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转变发展思路,审视和预防重工业化发展中潜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以"五个统筹"为核心的规划编制原则,为广东省沿海重化工业带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兰州市城市交通日趋紧张,停车场的建设跟不上机动车数量的增长,停车泊位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在调查兰州市静态交通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兰州市城关区静态交通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地区提出了不同的改造思路和解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