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近年来,国家对协会的角色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一场以"政会脱钩"引领协会新发展的改革正"自上而下"全面铺开。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的通知》,这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行业协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在实践探索层面,国家层面协会实体化改革试点取得重大进展,足协改革开辟了奥运项目协会改革的试验田,篮协改革成为奥运项目协会实体化的开路先锋。与之相对应,地方单项体育协会作为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正受到各界高度关注和重视。推动地方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改革是适应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需要,是适应我国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是适应我国加快推进体育强国、体育强省建设的需要。但由于历史原因,对地方单项体育协会的改革缺乏系统研究和顶层设计,其治理能力与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群众体育需求不相适应。提升地方体育协会发展水平,推动地方体育高质量发展,亟待破除政社不分、多头管理、权责不明等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协会实体化改革路径与治理机制。本研究以地方单项体育协会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协会自身生存与发展视角,系统深入地探讨地方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改革面临的现实困境,探索地方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改革的新方位、新模式、新路径,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研究,了解行业协会及商会类实体化改革模式及相关文件,整理国家体育总局及各省体育局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掌握本研究所需要的有关材料,为本研究提供整体思路和理论素材。实地访谈法。对江苏省体育总会、浙江省体育总会、浙江省体育协会孵化基地、湖北省体育总会、湖北省社会体育管理中心进行充分调研,对协会成立时间、法定代表相关情况、协会财务管理情况、专制人员配备情况、分支机构设立情况、会员情况、领导人换届情况、协会内部管理制度、党建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解和资料收集。对XX省体育局主管的46个协会、2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个基金会进行了摸底,从体育社会组织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财务管理、运行行为规范、党的建设、分支机构、会员情况等方面对协会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地方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改革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1)宏观层面政策法规不完善,针对性不强。综观相关政策法规,其重心都在于规范和约束社会组织的登记行为和日常活动,而对于社会组织政策支持、社会保障、引导发展等核心内容很少涉及,针对性有待加强。2)中观层面管理体制不完善,协会发展受限。一是"官办模式"浓厚,体育协会自主性差,对政府有很强的依附性与依赖性,削弱了其本身的独立性和民间性,制约了其提供公共服务的天然优势。二是主管单位金牌为重,协会受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发挥出在全民健身中的应有作用。3)微观层面协会自身能力不足,治理不规范。体育协会自身能力三个不足:协会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经费过度依赖主管部门投入;优秀的专业人才不足,行业促进和会员服务作用发挥不足;创新动力和能力不足,活跃度和影响力不足;开展活动频数低且类型单一;国内外交流不足。体育协会内部治理三个不规范:领导机构不健全,角色定位与职责履行不规范;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监事机构,监督机制不健全。研究结论:地方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改革的政策建议:1)注重改革系统研究和顶层设计,整体把握,提高改革效率与效果。在改革进程中,要时刻关注和考虑国家的总体改革方案,国家体育总局、全国体育总会的相关改革方案及政策,以做到省级体育协会改革与全国性体育协会改革相衔接,相互联动。2)打造各级体育总会为枢纽型孵化器,帮助协会提高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以整体治理为方向,着力提升体育社会组织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能力,为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更好地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打下坚实基础。3)加强供给侧改革,推动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等保障措施落地。围绕"政府可以购买什么"、"政府不能购买什么"等核心问题,推行政府购买体育协会服务的"范围清单"和"负面清单",同时制定关于体育协会购买公共服务的"程序清单",以此作为政府部门权力的"程序链"和体育协会的"权利束"。4)政府综合监管与协会依法自治相结合,建立健全脱钩后综合监管体制。建立协会信用等级评估制度,将体育协会"异常名录"、"黑名单"制度与体育协会的税收优惠、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等挂钩,建立以完善法律法规为监管依据,法律监管、行政监管、社会监管和体育协会自律相结合的联合监管体制。5)打造试点引领示范,总结经验分类推进。通过试点工程,逐步探索适合协会各方需求的改革路径。通过先行先试、重点突破,不断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