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碑拓资源的整理和开发——以《绍兴图书馆馆藏地方碑拓选》编制工作为例

来源 :国家图书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lwang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碑拓作为一种古老的文献形式,自古以来我国的公私收藏机构都非常重视对其的收集和保藏.作者通过参与碑拓的编目整理和出版编辑,结合工作实践,就碑拓资源的整理和开发,谈了具体操作,以及认识和想法.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利用《南部档案》,详细考察了官代书之由来、对代书参与诉讼的规定、官代书戳记、官代书收入、官代书在民间生活中的状态及官代书的终结,由此重建了官代书的历史.笔者认为官代书在法律诉讼及维护民间社会秩序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运行过程中,设立官代书的原初意义发生了变化,与讼师无别,最终被取缔.
徐文心是双林镇上移民的后代,通过对其文集的研究发现,在18世纪,双林镇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诗社风气.这一现象的起因在于明代控制双林镇的旧族在明清易代之际遭到削弱,而大量的移民涌入当地势必造成权力网络的重新配置.通过引进精英文化——诗文唱和以及园林艺术,出身于移民和土著的文人达成了认同.而与此同时,双林镇的下层民众也通过神灵信仰的重建完成了新的整合.这种文化的对立造成了双林镇内部的紧张关系,直到以服务
本文讨论19世纪末的一幅基隆地图.地图作者为上海人姚鸿,随新任福建台湾巡抚邵友濂来台,1893年陪同抗法名将刘永福视察基隆港,而绘制“基隆海市图”.此图现收藏于台北之图书馆.文中讨论此图之题款与图像内容,并指出题款中可能的年代讹误,亦寻找出当年姚鸿作画的可能地点,认为姚鸿见证了晚清台湾的时代脉动,描绘当时台湾最重要的港口——基隆,透露出晚清台湾局势的紧张与官员们对此港的关切.
明清时期,平和县共修志五次,本文对其中的[道光]《平和县志》版本、修纂成员进行了考证,对志书内容及体例作出了分析,评介了其中的优劣,着重剖析了人物志,发现其人物选择带有强烈的家族色彩,这与志书编撰者和地方家族势力不无紧密关联.
登封县是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县份,县境内有中岳嵩山、少林寺、嵩阳书院、中岳庙等历史古迹,能够充分展现儒释道合流的文化特点.而地方志作为记载一方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充分体现该地的文化特色,因此考察登封县志,可以窥探其多种文化合流发展的脉络.历代出现多种登封县志,本文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登封县志》各版本为重点,试图梳理历代登封县志编纂、版本脉络,以期对于全面考察登封历史文化,以及把握中原文化发展,提供参考
江苏自古为文献荟萃之邦,本文认为,应该将全省高校、科研院所、出版社、图书馆、档案馆等相关机构的人才资源与文献资源充分整合起来,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编纂出版《江苏文库》,全面收录内容涉及江苏的各类历史资料,同时也选择性收录江苏乡贤著述、历代出版物与公私藏书之代表作.
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家级公共图书馆,历来重视对方志的收藏整理利用,历经近百年的积累,在方志的收藏方面居全国前列,2006年国家图书馆提出建设方志馆的工作任务,2007年进行了大量系统的调研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专业志作为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源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试从国图专业志收藏历史和现状出发,解读其中存在的问题,参考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建设状况,提出一些发展构想,以求有益于
高校地方文献部的读者主要是研究地方文化的教师.研究教师的科研特点,利用教师的科研优势,有利于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服务工作.而馆员为教师专业化服务,亦是一个向教师学习提高的过程,有利于培养馆员的工作能力、科研素养,提升地方文献的收集质量,并逐步实现馆员由管理型向学者型的转变.
期刊是连续出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文献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地方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患量大、及时、连续、内容客观真实等特点.只有对地方文献期刊加以充分合理的组织,才能挖掘出地方文献期刊的宝贵的信患价值和史料价值.本文主要针对地方文献期刊的范围、种类、分类、标引、索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对地方文献期刊的组织进行了探讨.
文章从读者阅读文献内容、目的、深度及阅读手段和途径等方面分析了甘肃省图书馆西北地方文献工作中社会阅读的类型和特点,提出了加强西北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及其数字化、指导西北地方文献的社会阅读、开展专题信息服务及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改善阅读环境、关注弱势群体等读者服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