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大肠杆菌中表达结核分枝杆菌Rv3407重组蛋白,获得纯化的重组Rv3407蛋白抗原。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Rv3407基因;以质粒pET30a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以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基因工程菌表达目的蛋白,通过SDS-PAGE电泳鉴定pET30a-Rv3407在大肠杆菌中
【机 构】
:
100091北京,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全军结核病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北北方学院 100
【出 处】
:
结核病诊治与防控新技术、新方法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大肠杆菌中表达结核分枝杆菌Rv3407重组蛋白,获得纯化的重组Rv3407蛋白抗原。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Rv3407基因;以质粒pET30a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以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基因工程菌表达目的蛋白,通过SDS-PAGE电泳鉴定pET30a-Rv3407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确定pET30a-Rv3407蛋白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形式;采用ProteinIso Ni-NTA Resin纯化重组蛋白。结果 Rv3407基因扩增成功,测序结果与报道序列相同;重组质粒pET30a-SETB-Rv3407的构建成功,测序结果与报道序列相同;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性形式表达;相对分子质量11 kDa,纯化得到目的蛋白。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Rv3407基因工程表达株,获得了纯化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MRI与术中外旋应力试验在踝关节旋后-外旋型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Lauge-Hansen分型为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30例,术前常规行X线、MRI扫描,记录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损伤情况。麻醉后行踝关节外旋应力位摄片,依据踝关节内侧间隙是否正常判定三角韧带损伤情况。外旋应力试验结果与MRI结果行比较分析。结果 MRI扫描对三角韧带损伤情况判定,
目的 探讨后踝在踝关节骨折中的诊疗意义。方法 32例合并后踝骨折的踝部骨折患者,男24例,女8例,平均年龄42岁(18~74岁)。所有病例术前均行X片和CT检查,按照后踝骨折的分类,后外斜型(Ⅰ型)19例,内踝延伸型(Ⅱ型)8例,小片剥脱型(Ⅲ型)5例。处理后踝的手术入路有后外侧入路和后内侧入路。后踝采用螺丝钉及接骨板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4~6周。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根据Meyer踝关节功
目的 踝关节融合术是治疗踝关节严重损伤、畸形和晚期退行性关节炎的常用手术方法之一,用以缓解疼痛、提供关节稳定以恢复足踝功能。但是术后病症如足痛、关节炎、甚至应力骨折,仍然普遍存在,是困扰临床和患者的一大问题。深入全面了解足踝内部生物力学信息对评估和预测手术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基于有限元方法评估踝关节融合术对整个足踝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 我们己建立了一个正常足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包含远
目的 截骨治疗踝关节局限性骨关节炎的早期效果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总体令人满意.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踝关节周围截骨矫正术治疗踝关节炎的中期随访效果,以及成功和失败病例的分析.方法 2005年2月至2011年6月采用踝关节周围截骨手术治疗66例踝关节炎患者,女43例,男23例;年龄35~74岁,平均55.5岁.Takakura踝关节炎分级:2级29例,3级33例,4级4例.接受单纯踝上胫骨截骨21例,踝
目的 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8月至2013年7月陈旧踝关节骨折脱位且有较完整随访者28例(排除合并踝关节关节炎Morrey-WiedemanⅡ期及以上的患者),28例全部为双踝或以上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8例采用切复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中初期保守治疗18例,切开复位内固定10例。后踝陈旧骨折者多经外踝截骨后,牵开距骨,关节面直视下截骨复位;
目的 探讨伴有三角韧带断裂的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7月至2012年2月,对22例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三角韧带修复手术治疗,并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伴随的外踝骨折,后踝骨折视骨折大小及移位情况给与相应治疗,所有病例均没有固定下胫腓联合.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40个月,平均22.6个月.用Mazur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疗效,优14例,良6例,
目的 跖趾关节内固定术对于治疗跖趾关节脱位合并跖骨头下疼痛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的规范化研究。方法 采用小切口微创技术和内固定方法治疗跖趾关节脱位合并跖骨头下疼痛256例,术前护士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个体差异给予及时的帮助和疏导,均能主动配合治疗,另外为预防术后感染,术前3d给予患者常规中药泡洗患足。常规应用中医耳穴埋豆法以镇静安眠。术后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正确指导功能锻炼,足部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
目的 通过对既往30年间足踝矫形手术的总结分析,探讨足踝重建与固定的概念及外固定技术应用于足踝畸形矫正与功能重建的原则。方法 1984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实施各类足踝矫形手术17556例,病种包括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脑性瘫痪、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脊柱裂后遗症、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创伤性足踝畸形等各种先天、后天性足踝畸形。手术方法包括:软组织松解、肌力平衡、截骨矫形、关节融合等;固定方法包括:石膏、
目的 分析和评估Ilizarov外支架矫形器治疗严重足部畸形的疗效。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使用改良Ilizarov外支架治疗6例(7足)足部畸形患者,年龄15~58岁。其中先天马蹄内翻足3例,行三关节截骨加外支架矫形;创伤性马蹄足3例,直接安放外支架矫形。术后1周开始调整,2~3个月去除外支架,再行石膏固定1个月。术后进行随访,根据足部外形、踝关节功能、步态、行走能力及骨关节融合情况
目的 验证分枝杆菌代谢中的重要蛋白异柠檬酸裂解酶(Ic1)在低氧和低营养的应激条件下的表达变化,观察其是否和分枝杆菌细胞的应激代谢相关。方法 制备耻垢分枝杆菌Icl蛋白的抗体;构建分别收集低氧和营养缺乏条件下的分枝杆菌细胞,超声破碎后,离心收集细胞的全蛋白组份;免疫印迹实验验证Icl蛋白的表达情况和被Pup标记的状况。结果 发现在低氧和营养缺乏条件下Icl蛋白的表达量有增加的趋势,而同时被Pup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