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wh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大港区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就发展符合地方特点的循环经济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通过统筹规划,在土地高效利用、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农村"三废"资源化治理、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引进先进技术,以畜牧养殖为主导行业,以发展生物质能源为突破口,将各种生产要素有效连接起来,形成生态循环链,探索出一种符台本地区生产实际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农村经济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对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中噪声污染核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文章主要探讨了如何在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中构建噪声污染的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帐户。
本文以"革命红都"志丹县为例,对退耕还林视角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重点探讨了如何在资源枯竭之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根据调研情况,为发展志丹农业提供了思路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003年和2002年30个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分析,并且根据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产总值和空间分布等特征进行分类研究,从中可以看到,生产总值较高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平均水平要高于中等以及较低的城市,但是它们之间不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东部地区质量水平要好于其他地区。
本文对以稻田填补都市绿色的新思路进行了论述。文章认为,稻田的生态服务功能并不亚于城市森林,而前者的经济和社会功能要高于后者。因此,稻田是较城市森林更加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应当将稻田用水看作生态用水,保护和恢复稻田是填补都市绿色的新思路。
本文对建立资源节药型经济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本质内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资源节约型社会,一是环境友好型社会。其核心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走资源节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而生态环境成本内在化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的有效体制机制。
本文对我国中亚热带地区当前面临的耕地资源锐减、湿地资源萎缩和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当前及今后该地区农业及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防灾减灾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咸潮灾害有日益加剧的趋势,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咸潮灾害的特点及其近年来日趋加剧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防灾减灾对策.珠江三角洲咸潮灾害表现为一种变相的旱灾,主要发生在干旱季节,具较强的规律性,并日趋加剧.日趋加剧的诱因是气候因素,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大了其危害程度.防灾减灾的指导思想是遵照可持续发展理念,把握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也越来越快,同样也造成了大量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土地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活和生产的保障的作用也随之降低,主要表现为对失地农民的土地征用补偿的不完善.补偿方式的不合理,保障的不完善,其原因就是农民的权利没有得到更好的保护.对农民权利的保护要对农民的财产权利、保障权利和参与权利的进行综合考虑。
生态系统管理为20世纪90年代全球兴起的针对生态保护的系统复合手段的运用.由于该思想针对的是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因此经济学尤其是生态经济学的成果极大推动和指导生态系统管理的实践.从经济与环境"潜在一致的领域",使生态系统管理成为现代经济发展必要手段;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论述生态系统管理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第一、综合国力包含生态力概念,实施了生态系统管理才能提升生态力的经济价值;第二、生态系统管理
本文从日本循环经济的推进机制入手,分别对日本循环型社会构建中的政府引导、循环经济系统中的产业构建与政策推进、循环经济战略实施中的机制建设与社会化推进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这些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这种借鉴研究对于我国循环的实践具有相应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