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多靶点引流血肿消除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来源 :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zt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微创多靶点引流清除血肿的方法治疗了56例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结果表明:治疗组病人的总有效率及存活者生活质量的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大大降低;这说明操作简单、损伤小的微创多靶点引流清除血肿术,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它是一种抢救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危重病人卧床休息时,呈纵仰卧位多.这时的胃底是胃腔的最低位,胃内容物经常储留于此.加上病人的胃蠕动功能减弱或丧失,贲门括约肌松驰,胃内容物经常反流误入肺.故保持胃空虚就可以有效地防止这类病人的致命性吸入肺炎的发生,同时有效减轻腹胀,减轻空肠炎症、水肿,使神志清醒的病人舒适,并易耐受.故临床上对于胃瘫病人使用胃、十二指肠双管,进行有效的彻底胃减压同时又给病人充足的肠内营养.对病人的康复、预后、治疗都
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终身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随之不断升高.目前,全世界有1.5亿DM患者,我国DM患病率达到2~3.6%,比10年前提高了3~4倍.DM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患者需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进行治疗,而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和对其治疗经过的认识,对DM的控制有很大影响,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残疾甚至过早死亡,而全面有效地控制DM,单靠药物难以达
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肥胖可引起胰岛素抵抗,也可造成胰岛素的分泌障碍,对已有糖尿病的肥胖患者进行适当地减轻体重,有利于降低血糖,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在治疗上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以及患者坚持不懈地积极配合.减轻体重能帮助肥胖伴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地控制血糖从而提高生活持质量.
健康教育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因子.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的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在医生和护士的治疗护理中,血糖能控制在较理想的范围,但出院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患者不能较好的控制血糖,通过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在家庭中调整用药,使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盖诺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的碱性化疗药,静脉注射后87%的病人发生静脉反应.在临床用药时最好选用深静脉置管,但深静脉署管易出现血栓、感染等并发症,症人往往不愿接受,而选用外周静脉注射.该科于2001年12月至2002年11月,对57例使用盖诺的病人,采用50%硫酸镁温敷加地塞米松静注,预防盖诺所致静脉炎,取得满意效果.
如何使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护士要从把握好语言关入手.护士语言对于病人来说犹如一剂良药.护士应提高自身修养,熟练掌握护理环节中的语言应用技巧,以充分发挥其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detr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常见并发症之一,亦是中老年人后天常见致盲性眼病,一旦发生,病情可进行性加重,且治疗较困难,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有效防治DR,观察了糖尿病患者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dAc)水平血糖值、血压等与DR相关系,并提出相关防治措施.
淋巴瘤与淋巴组织的免疫应合反应中增殖分化产生的各种免疫细胞有关,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可分为何杰金病和非何杰金淋巴瘤临床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伴发热,消瘦、盗汗及瘙痒等全身症状,晚期因全身组织器官受到浸润可见肝、脾肿大,继而出现恶病质.此病的死亡率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11~13位.2003年该血液科应用抗CD+单克隆抗体(商品名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NHL两例,使用抗CD单抗治疗NHL过程中,
糖尿病(DM)是最常见的代谢疾病之一,现代治疗DM手段为: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应用及自我监测等综合措施,全面有效地控制DM并非依靠用药就可以达到,因而加强对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增强其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使患者逐步提高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是降低DM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根本措施,本文报告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对DM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通过分析干预前
本文28例病人,经鞘内注射治疗与康复护理,病情都趋向稳定,未出现并发症,5例合并脑膜白血病的病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均在正常范围;4例小儿白血病患者,注射后全部出现双下肢剧痛,经康复治疗,恢复良好.通过对本组病人的康复护理,体会到护理措施,必须从病人的实际出发,排除一切不利的因素,并且提供全方位的系统化护理,对增进疗效,改善预后,防止疾病的复发,有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