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斯格猪繁殖性能的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养猪业创新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082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京安斯格种猪场12、15、36、23、33五个品系母猪的7465窝繁殖记录,建立模型,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胎次、产仔季节、不同品系对斯格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分娩季节、品系等对主要繁殖性状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40~90 kg 6个体重阶段的莱芜猪和鲁莱黑猪为试验对象(n=6),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切片染色技术进行组织学观察,探讨猪肌纤维及肌纤维类型的发育规律及其对肉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体重的增加莱芜猪与鲁莱黑猪肌纤维的发育较为明显,但发育特点明显不同,莱芜猪40~70 kg体重时肌纤维生长较慢,直径和面积变化不明显,70 kg后肌纤维生长发育明显加快(P<0.05);而鲁莱黑猪则是4
本研究集中测定了莱芜猪、沂蒙黑猪、烟台黑猪、里岔黑猪、胜利白猪等5个山东地方猪及其作母本与引进瘦肉猪品种为父本的38个杂交组合的肉质理化指标和肥育性能,设计了包含8个肉质性状的肉质指数以及包含肉质和3个产肉力性状的肉用性能指数,分别作为综合评价肉质和肉用性能的指标,系统分析比较了山东主要地方猪种的肉质优劣和综合肉用性能特点,结果可为利用地方猪种的优质猪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
本文以酒糟为发酵原料,以发酵产物粗蛋白(CP)、真蛋白(TP)和粗纤维(CF)含量为指标,选用了8种酵母和霉菌,通过平板点种、单菌发酵及混合菌种发酵试验,筛选了酒糟发酵蛋白质饲料的最佳菌种组合。结果表明:酒糟发酵蛋白质饲料的最佳菌种组合为白地霉和热带假丝酵母、绿色木霉,和酒糟及发酵基质相比,发酵后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41.89%及24.50%,真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48.89%及53.18%,粗纤维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水平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60头平均体重为(6.4±0.7)kg的26日龄断奶仔猪,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仔猪,分别饲喂含NCG为0、0.04%、0.08%或0.12%的玉米.豆粕型日粮。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0.04%、0.08%或O.12%的NCG,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呈二次曲线改善规律。
近几年来,规模化猪场的疫病特别是病毒性传染病频繁发生,在相当一部分规模化猪场中,旧的疫病尚未得到有效措施来控制和净化(如猪瘟、伪狂犬和猪喘气病等),而新的疫病又不断出现(如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等),伴随着PRRS变异毒株的流行,猪圆环病毒2型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与PRSSV合并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另外,霉菌毒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猪群的多重免疫抑制,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很容易造成与其它病毒和细
清洁化发展机制(又称CDM)是联合国环境计划署以“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为背景,于2005年正式发布生效《京都议定书》中核心的“三种”机制之一。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机制。中国作为一个畜牧业大国,肉类产量占世界总量30%,猪肉、禽蛋已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水平。随之而来的规模养殖有机废弃物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值得关注,粪污处理与利用矛盾也日渐突出。有鉴如此,作为大
选择“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56头,随机分成二组(试验组、对照组),每组28头。试验组饲养在发酵床猪栏中,对照组饲养在水泥地面猪栏中,二组猪喂相同基础日粮,试验期107天,饲养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测定和肉品质量检测。结果表明:发酵床猪舍对猪肉品质及肌肉化学成分、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肉色、大理石纹、pH值、失水率、熟肉率、贮存损失、粗蛋白等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但能显著提高肌肉中粗脂肪、精氨酸的
2008年以来,我国养猪业发生了一些可喜的积极变化,猪场建筑设计和生产设施在向规模化、集约化、自动化和国际化阔步转型,养猪生产从业者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发生了质的飞跃,规模化养猪所占比例大幅提高,现代养猪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型的产业升级时代。但是,笔者通过近期市场走访、分析和调研,发现规模化猪场生产经营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现进行总结,仅供交流与参考。
种猪的不断选育提高是保障养猪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尤其是集约化瘦肉型养猪企业的发展,对种猪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猪群健康的前提下,一方面要求有良好的繁殖性能,即产仔数、受胎率等性状;另一方面又要有良好的肥育性能,即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料肉比低等性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养猪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步发展。否则,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种猪的竞争将难以持久。目前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育种工作,并且也在坚持不
本文将从对国外近十年遗传进展的简单分析入手,进而结合我国猪育种现状阐述场内育种体系的建立、育种群的闭锁与开放以及联合育种等问题,以期能对我国猪的育种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