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发育残疾儿童康复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来源 :北京市第一届残疾人康复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sx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发育残疾儿童接受康复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依据。对象和方法:对象为04年北京市残疾儿童调查中确定的三类发育残疾儿童,其中智力组237人、肢体组57人、精神组26人。方法为问卷调查法。结果:智力组从未康复训练/医疗的比例为74.4%,肢体组为35.6%,精神组为37.0%。康复服务主要集中在功能训练和医学治疗方面,心理咨询等服务极少。发育残疾儿童是否采取康复的影响因素包括独生子女与否(P=0.008)、母亲年龄(P=0.000)、母亲文化程度(P=0.025)、父母是否知道发育迟缓儿童需早期干预(P=0.000)、合并残疾种类数(P=O.000)。结论:影响残疾儿童康复的影响因素很多,我们应该对贫穷的家庭采取康复救助政策,现在当务之急是加强康复服务方面的健康教育,对残疾人及其家属进行康复知识普及服务。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畸形因前次手术矫形失败导致侧凸进展的原因及再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北京协和医院骨科2002年7月~2006年6月对21例脊柱侧凸手术矫形失败导致侧凸进展的病例,进行了后路三维矫形、双棒及两端多点固定方法的再手术治疗,融合5~16个节段,平均12.5个节段,并根据患者不同的致畸因素、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分析失败原因和再手术问题,进行手术前、后冠状面与矢状面畸形纠正、躯干平衡和身高改善方
本文将就后路钢丝和椎板夹技术、Margel螺钉技术等不同内固定技术的适应症、操作技术、融合率、并发症及其注意事项等进行综述,提出内固定技术为治疗寰枢椎失稳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外科治疗方法,我们应根据手术部位的局部解剖、寰枢椎后方结构是否完整、适应症,以及术者对内固定技术的掌握程度,来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技术方法。
目的:通过对儿童汉语听觉识别词表的测试,证实儿童汉语言语识别词表在“计算机导航一听觉言语评估学习系统”中运用的可行性,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健康听力儿童言语识别率的标准化研究,使测试结果能够真实地表达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听觉言语识别能力,总体测试目标为三个年龄段儿童言语识别率均应达到90%以上。方法:在正常幼儿园随机选取90名儿童,其中大班儿童(平均年龄5岁9个月)、中班儿童(平均年龄4岁9个月)、小班儿童
目的:考察北京市言语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情况。方法:以北京市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355例言语残疾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康复现状与需求。结果:言语残疾人的康复形式以机构康复、社区和家庭服务为主;康复内容以康复训练与服务、医疗服务为主;不同年龄段、不同残疾等级的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存在差异。结论:言语残疾人的康复训练意识有待提高,培养一批言语康复专业骨干队伍是满足言语残疾人康复训练需求的基础。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低温板材手部支具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在复杂性手外伤后功能恢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从2007年7月到2008年7月在我院骨科收治外伤致手部屈肌腱不同程度断裂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采用物理因子治疗、早期手指牵引和手法治疗和心理疗法结合,术后均应用自制低温板材掌侧手部支具结合;随机选择手部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只采用物理因子、早期手指牵引和手法治疗、心理疗法。两组经
目的: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和北京市卫生局于2004年联合组织和进行了0~6岁儿童残疾抽样调查,时隔三年之后,对其中的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的儿童进行了追踪调查和随访研究。本次随访得到的资料无疑会对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北京市残疾儿童的政策提供“最佳医学研究”证据。方法:本次共随访到其中的肢体残疾儿童56名,56名肢体残疾儿童当中在指定地点随访46名,家庭入户随访9名,电话随访(或称“线索调查”)1名
目的:考察北京市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情况。方法:以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北京市2390名肢体残疾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康复现状与需求。结果:在康复形式上,54.85%的残疾人需要机构康复,38.20%的残疾人需要社区和家庭康复,6.95%的残疾人需要延伸服务(上门服务);康复内容方面,41.06%的残疾人需要医疗服务,30.70%的残疾人需要康复训练与服务,28.24%的残疾人需要辅助器具。
目的:了解肢体发育残疾儿童三年后的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象为04年北京市残疾儿童调查中确定的57名肢体发育落后儿童。方法为临床标准诊断方法和自己设计的问卷。结果:肢体发育残疾随访率为96.61%。转归“非肢体残疾”的比例为5人,占8.93%;好转29人,占50.88%;无变化人数20人,占35.09%;加重3人,占5.26%。肢体发育残疾儿童转归影响因素包括开始康复年龄和康复投入(P<0.05
目的:1996—1997年在洛南县,开展0~6岁儿童精神发育迟缓的筛查与诊断工作。2005—2006年对前期筛查诊断的精神发育迟缓儿童进行追踪调查,并检验儿一心量表的长期预测效应。方法:第一阶段筛查采用DDST量表初筛,继而采用儿一心量表进行诊断。第二阶段对本项目前期(1996/97年)在洛南县筛查诊断的智力残疾儿童,进行联合型瑞文测验和0-初中生社会适应性行为量表评估,其中部分儿童进行中国韦氏儿
目的:通过对2004年北京市0-6岁儿童残疾抽样调查诊断的267名智力残疾儿童随访,了解其三年的康复特现状,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2004年诊断智力低下的255名儿童进行现场或入户调查,获得237名儿童康复资料,随访率92.74%;采用Spss10.0分析数据。结果:1.三年接受康复治疗儿童59人(25.99%),比2004年明显增多(x2=8.234,df=1,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