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后运动性失语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全国首届中医脑病大师论坛与学术交流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009liu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后运动性失语临床效果. 方法:本组脑梗死恢复期后运动性失语42例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方剂和针刺疗法,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两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患者为71.4%,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相比,语言表达、听说理解及阅读能力评分都有所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相比,观察组语言表达、听说理解及阅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中医针灸、西药联合语言康复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运动性失语患者,明显提高了听说理解、口语表达及阅读能力,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迅速恢复,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介绍上海市名中医林水淼教授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经验,认为应将该病归属于中医"神病"范畴,不能简单地将其与历代文献中"痴呆"、"呆病"并论,增龄衰老、心气不足、肾精亏虚是导致该病发生重要原因,治疗上当辨病辨证相结合,从心、肾入手,调心补肾以治该病,并通过临床验案加以具体说明.
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凌湘力教授从肝脾同调治疗郁证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凌湘力教授认为郁证与肝、脾胃密切相关,主张治疗郁证应该从肝论治,肝脾同调,临床疗效卓著.
本文介绍李宝勤主任运用经方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泻心汤、大柴胡汤、金匮肾气丸、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半夏泻心汤,分别对中晚期恶性肿瘤并发奔豚气、衄血、黄疸、口疮、癫证、呃逆等顽症治疗的经验,并附验案佐证.
目的:本文旨在报告郝学君教授治疗面瘫的经验.方法:从针刺、炙法和联合治疗角度总结了郝学君教授的治疗经验.结果:郝学君教授为国家级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郝学君教授在治疗面瘫时重视评估病情的轻重及疾病发展的阶段,依据疾病严重程度及所处阶段,采取单独针刺、炙法或联合治疗等相应治疗措施.结论:郝学君教授对于面瘫治疗,见解独到,注重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取穴灵活,擅用灸法,尤
眩晕是指眼前发黑,或发花,并自觉头晕,甚则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临床此证多以脾胃,肝肾亏虚为主.陈以国教授治疗本病采用针灸治疗为主,辅以中药,常常获得满意的疗效.
从"气血失调"的角度,分析气血功能障碍与中医头痛的关系,提出"从气血失调论头痛"的观点,为中医临床辨治头痛提供一条诊疗思路.无论是气还是血的功能失调、抑或气血之间关系不协调均会导致头痛的发生,产生各种原因的“不荣则痛”、“不通则痛”。《素问·调经论》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注重头痛发生过程中的气血调摄,调气之时根据病情变化行补气、行气、降气、升提等平衡气机升降出人的方法;调血之时根据辩证论治
中医脑病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脑和脊髓功能障碍或异常的一类疾病,涵盖现代医学之神经、精神两大类疾病.现代医学定位定性有其优势,但治法及疗效不尽如人意,中医学辨证论治得天独厚,笔者从少阳论治病案三则,探讨如下.
目的:探讨在对缺血性中风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时从痰瘀论治自拟活血祛痰方,并对其临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中药从痰瘀论治,加用吡拉西坦及维脑路通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用吡拉西坦及维脑路通注射液静滴.两组均1次/日,疗程1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8%,其中基本痊愈占70.5%;对照组总有效率88.6%,其中基本痊愈59.1%.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明显.结论:活血祛痰
目的:观察菖蒲郁金汤治疗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菖蒲郁金汤为主方随症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结果:两组治疗抑郁症均有显著疗效(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菖蒲郁金汤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均可有效治疗抑郁症,但菖蒲郁金汤的安
目的:研究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疼痛患者静息态网络的特征及中医推拿对脑网络的影响.方法:纳入10例患者,以10例健康人做对照,所有患者进行4周的中医推拿治疗,使用3.0T核磁扫描仪在患者治疗前后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同时采集颈椎病量表评分.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CA)分离出感觉传入和认知执行相关的静息态网络,包括感觉运动网络、视觉网络、听觉网络,前部及背侧默认网络,左侧额顶叶网络和右侧额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