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灾害医学救援网络

来源 :第四届中国急诊急救医师行业学术年会暨国家级突发公共事件医学救援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untryga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地域广阔,自然灾害频发,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财力、物力不十分丰富.目前缺少专业的综合灾害救援队伍,在灾害救援中还存在着救援队结构不合理; 救援队伍培训还没有形成法制化、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救援装备不发达、后勤保障较差等问题。总结汶川大地震的救援经验与教训,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应对措施,探索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医学救援网络.
其他文献
目的:对一个中国人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核性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定位克隆研究。方法:选取候选基因附近的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标记(short tandem repeatpolymorphism,STRP)进行连锁分析,对提示连锁的染色体区域内的候选基因测序、寻找突变。结果:该家系致病基因定位在17q11.1-12约11.78cM的范围内,并在候选基因晶体蛋白13AI基因(CRYBAl)的外显子
目的:当前脑动静脉畸形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显微手术治疗、血管内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然而对各种治疗的应用标准存在争论。本研究对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连续的脑动静脉畸形病人483例的临床资料;并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显微手术治疗组、伽玛刀治疗组、血管内治疗组、保守治疗组,对这些病人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年,分
目的:脑血管疾病是世界上第二位高死亡率性疾病,每年有510万人死于脑血管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9.5%。我国脑血管疾病的绝对患病人数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全部患病人数,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占80%以上。随着介入神经放射技术的迅猛发展,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目前,急性脑缺血的治疗已经由单纯的药物治疗发展为神经介入和/或药物溶栓治疗,这对于及时恢复缺血组织血液循环,减少缺血造成的程度和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儿童中青霉素非敏感链球菌(PNSP)的流行状况,阐明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2000~2002年于0~5岁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分离的63株PNSP冻存标本为研究对象,进行耐药模式分析,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青霉素结合蛋白(PBP)基因pbpla、pbp2b和pbp2x,分析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并进行细菌染色体限制性长度多态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比
目的:探讨汉化的SF-36生存质量量表在农村居民高血压患者中的适用性。方法: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按照性别、民族、年龄(±2岁)按1:2配比抽出190例高血压患者和380例正常对照,用SF-36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在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等5个维度中,高血压患者的得分均比血压正常者的得分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总的内部一致性是0.89,生理功能、生理职能、
目的:总结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和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磁共振成像和血管造影影像学特点和血管内治疗经过。结果:影像特点为MR内膜瓣与壁问血肿,DSA珠线征、双腔征等。12例支架治疗中4例单纯支架后造影复查不显影,8例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7例造影复查不显影;6例载瘤动脉闭塞4例造影复查不显影,全部病人临床随访症状消失。15例DSA复查随访,夹层动脉瘤不显影,无复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支架植入中的作用、冠状动脉造影中等程度冠脉狭窄的血管内超声特点以及根据血管内超声结果如何选择治疗决策和评价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108例血管造影单支血管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CAG指导组(简称CAG组)56例和IVUS指导组(简称IVUS组)52例。比较2组选择的支架直径,最终球囊压力,定量血管造影(QCA)对直径和面积狭窄百分比以及随访期间主
酒精依赖者突然断酒后出现谵妄、幻觉、四肢抖动等一系列躯体、神经精神症状,称为酒精戒断综合征(alcohol withdrawal syndrome,AWS)其重型以意识障碍、谵妄、粗大震颤、共济失调、大汗淋漓为突出表现,同时可伴有抽搐、癫痫样发作,强烈的惊恐、焦虑不安等情感反应,感知觉及思维障碍,是酒依赖者常见的急诊情况之一。因其临床表现容易与一些内科疾病混淆而导致误诊,故在此对某科2001-20
目的:探讨缩短严重交通伤患者接受确定性治疗的时间在提高严重交通伤抢救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缩短严重交通伤患者接受确定性治疗时间的有效措施,自2007年1月始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了一系列快速临床反应机制,包括建立医警联动机制,增设急救点以缩短院前反应时间以及成立严重创伤急诊抢救专家小组,创新急救流程以缩短急诊室抢救时间等以缩短确定性治疗时间.研究病例为2007年1月至2008年11
目的:分析我院5年来院前与院内心肺复苏(CPR)现状,探索如何提高CPR的成功率.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236例院前和院内进行CPR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36例患者复苏成功32例。结论:心脏停搏患者复苏成功与开始抢救时间、抢救地点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