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第八届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cheny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胃癌患者几乎都存在营养不良和免疫抑制等方面,经过手术后禁食时间比较长,加上手术创伤,致营养不良情况更为严重,不利于肠功能恢复,并易感染或肝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因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是维持肠道屏障的有效途径,能给人体提供全部营养和补充肠外营养不足,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本文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60例胃癌患者,在术后通过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比患者手术前和肠内营养7天后营养免疫学指标变化.鼻胃营养管置入:鼻胃营养管置入的固定和通畅是保证营养.可通过X线透视和拍片确定十二指肠和空肠内置管,胃内鼻饲管可通过吸出胃内容物证实.鼻肠营养管与胃管分开并妥善固定,保持鼻肠管在位通畅,每隔24h换一个方向固定.肠内营养方法:采用一次性输液器,通过三腔胃肠管的空肠营养输入孔输注肠内营养液一般在术后8h开始用温热等渗盐水约200ml左右持续滴注,第一次滴生理盐水不宜过多速度不宜过快,温度以37~40℃为宜;如无不适,可在术后24h后以肠内营养乳剂200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致500ml滴注;术后48h以肠内营养乳剂500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致1000ml滴注;如腹部不适,有腹泻或者偶有饱胀感,多因小肠蠕动功能未恢复引起,可术后72h开始滴入以纯肠内营养乳剂,逐渐增加到全量,并根据体重计算液体及能量,浓度由低到高,速度由慢到快,输注量由少到多,每天1000~1500ml,一般不超过2000ml,滴速最高不超过120ml/h.肠内营养液除标准的肠内营养乳剂外,还可以加入家庭常用的流质饮食等,比如适量稀释牛奶菜汤肉汤果汁等滴入,所有肠内营养液均经加热器加热至35~39℃,同时要按静脉输液标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结果 60例患者在实施肠内营养7天后,体重比术前的增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偏低的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肠内营养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患者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能有效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具有营养丰富安全方便等优点,是胃癌患者术后理想的营养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现状,为临床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总结概述了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营养状况的评估方法及营养支持的目的、原则及途径。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肿瘤的局部作用、代谢异常及治疗的不良反应是其主要因素。目前适用于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的评估方法也很多,主要有膳食调查、人体测量、血生化检查、微型营养评定问卷
会议
目的 评价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IPAA)前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QoL)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 采用多项营养评价指标及中文版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问卷(IBDQ)对64例UC患者I期IPAA术前(A点)、Ⅱ期造口还纳术前(B点)、Ⅱ期造口还纳术后1年(C点)分别进行营养状况及QoL评价,并将QoL与64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IPAA术对患者营养状况及QoL
会议
目的 大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肠癌的发病率男女均处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在经济发达国家中,大肠癌的发病率处于第2位.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排在恶性肿瘤和致死因素的第4位.本文综合分析我国部分地区大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大肠癌的预防、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2001-2013年正式发表的文献
会议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行肠外营养支持预防静脉炎的护理进展。方法 通过检索同方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对外周静脉行肠外营养的文献进行综述。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是指由胃肠外途径经供给机体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和水达到营养治疗的目的的治疗方法。经外周静脉营养支持常见的并发症是血管受到物理或化学刺激所致的静脉炎,静脉炎的出现,
会议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于预措施在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期间行肠内营养安全性的作用.方法 对2010-2012年收治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期间进行肠内营养进行护理干预,随即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其中常规组21人,干预组25人.两组在APACHEⅡ评分、Glasgow评分、年龄、民族等方面具有可比性.两组均采用抬高床头30~45°、营养泵匀速输注及肠内营养护理常规进行,干预组则根据患
会议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喂养不足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重症患者喂养状况调查表,对128名行肠内营养≥5天的重症患者进行喂养状况及营养喂养因素的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1、重症患者一般状况:年龄,性别,民族,APACHEⅡ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等;2、肠内营养状况:喂养开始时间,肠内营养液种类、剂量,输注途径及速度,既往营养状况,既往饮食习惯;3、喂养状况评价:每日所需喂养量,
会议
目的 评价危重症患者EN支持不同输注方式的效果,以期为提高危重症患者EN支持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确立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Joanna Briggs(JBI)、PubMed、Embase、Ovid、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由两名研究人员对文献标题和摘要分别进行
目的 食道癌切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使病人获益已渐成共识.但对于食道癌病人来说,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常无法满足热卡需求,而联合使用肠外营养支持是否有效尚无定论.本项随机、对照研究旨在明确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食道癌患者,术后早期联合使用肠外及肠内营养支持以满足全量热卡需求的作用.方法 本项研究纳入了自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食道癌切除术的80例病人,并将其随机分为EN组
会议
目的 评价大肠癌患者术后经外周静脉外营养支持(TPN)及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86例大肠癌患者术后,经外周静脉TPN病例,平均应用TPN时间9.5天,采用“三合一”方法配制以葡萄糖-脂肪双能源的3L营养液,并在其中按1∶10加入胰岛素.结果 大多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68例(79.1%)患者在短期内获得或接近于正氨平衡.3例出现术后切口轻度感染,4例发生外周静脉炎.结论 大肠癌术后短期应用经外周
会议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应用。方法 对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病例40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实验组采取下螺旋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功能恢复(可闻及肠鸣音或有排气、排便后)后,均采用复尔凯鼻胃管。造影明确营养管位置后给予EN支持,营养液均采用“能全力”。采取持续滴入的形式,不应用注射器直接推注。应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逐渐增加浓度及速度。温度控制在37℃~40℃,温度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