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完卫生部提出的: "规范多学科肿瘤综合诊疗"的会议主题[20];助推我国医药卫生改革,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推进医学模式由单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加強对肿瘤病的预防和预测,减少发病率、提高早诊早治率,落实肿瘤学的科学发展观。减轻肿瘤疾病对社会和卫生资源的压力。方法 采用文献复习、学习近年有关资料,回顾自己在肿瘤治疗中遇到的问题,社会调查,总结现在肿瘤临床治疗现状、问
【出 处】
:
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新进展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完卫生部提出的: "规范多学科肿瘤综合诊疗"的会议主题[20];助推我国医药卫生改革,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推进医学模式由单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加強对肿瘤病的预防和预测,减少发病率、提高早诊早治率,落实肿瘤学的科学发展观。减轻肿瘤疾病对社会和卫生资源的压力。方法 采用文献复习、学习近年有关资料,回顾自己在肿瘤治疗中遇到的问题,社会调查,总结现在肿瘤临床治疗现状、问题、原因及肿瘤疾病的预防情况。从实际工作出发,寻找多方法、多手段地有机配合所带来的诊疗的良好效果和优势,确认了肿瘤综合诊疗的正确性和必要性。如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通过:由行政组织:基层医务人员、病理学家、放射学家、外科专家等合作,经大面积普查,使早期食管癌手术成功率达95%,5年生存率达90%以上[4];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食管癌、胃癌5年生存率90%[5];虽然综合治疗这样好,並且孙燕院士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肿瘤治疗中,多数重大进展都和综合治疗分不开[7];而且1959年第一次全国肿瘤大会确定的:肿瘤——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基础研究与临床结合的四项共识已过50多年[14],距孙燕院士1979年提出肿瘤综合治疗定义也30余年,现实情况却仍是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顾晋教授在201 1年4月28日被采访時说:在我国,针对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还没有普遍开展,往往是誰见着病人誰先治;大家沒有在一起討論制定综合治疗方案,而是各管一段[3]。综合治疗处于叫好不买座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有五:行政领导及医生认识不到位,分科多细,医生专业化强,而各科间医生间合作精神差,经济褂帅思想严重,病人就诊流程混乱。为了能切实解决这一严重影响肿瘤治疗效果的分散诊治现象和综合治疗的推广,我们参阅了大学改革中的"教授委员会"、罗宾斯的"团队理念""美国的会诊中心"和肿瘤医院的"会诊、查房制"等国内外大量有关资料,结合我们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即提出组建:专家团队、改革科室编制、制订本院诊疗指南和肿瘤综合治疗流程图;这一设想和提法基本和2010年35届ESMO大会席David、J、Kerr说:癌症的治疗没有一种单一治疗手段会成为"终极"疗法,我认为最好的癌症治疗模式是团队治疗[1]及董家鸿教授介绍国外大医院"临床多学科团队医疗模式"(MDT)已成为疾病诊疗的主要模式[2],有很大程度的默合。根据近年医保、新农合、城镇医保肿瘤病人就诊的随意性及管理的混乱情况的调查,若能充分应用好"多学科专家团队"在本地的诊疗权威、上下医院"多学科专家团队"的相互联系和支持,进行网络远程会诊和预约掛号,严格转诊流程,这样既能使病人即时得到正确的诊断和合理、恰当的综合治疗方案,又省錢省事,这样可达病人、家属、医生、医院、国家五满意,为解除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带来裨益。根据医学模式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我们将肿瘤综合治疗分为:狭义综合治疗和广义综合治疗,在這里我们若能充分发挥、利用"专家团队"的上下联动机制和知识优势,参照王陇德院士[15]、胡大一教授[16]在脑卒中、高血压防控战略中"24字方针"及我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办法和网络、把我国现在以地市专科医院兼管的"肿瘤防预中心"[22],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建设队伍,培养人才,加大投入,完善规章,经数年努力,对降低肿瘤发病率、提高早诊早治率,减轻肿瘤疾病对社会和卫生资源的压力,推动肿瘤学科学发展会有所给力。结果 从上面的讨論中可看出肿瘤规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虽分别提出50及30多年,可现在仍很难科学的落实,其原因为多方面,现在若能喚起行政领导的认识,通过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调整科室配置和制订相关制度等,才能作到狭义阶段肿瘤疾病的最佳综合诊疗,並助医改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若再进一步借鉴心脑血管病和传染病的防治经验,可促广义性肿瘤疾病综合治疗的进展,這样对肿瘤病学的科学发展有指导和促进作用。结论 首先喚起行管的重视,通过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调整科室设置、制订相关制度,可实现卫生部提出的规范多学科肿瘤综合治疗",並与国际接轨。利用"多学科专家团队"忧势,制订医保、新农合、城镇医保的合理地科学地就诊流程,可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达病人、家属、医生、医院、国家五满意,减少医疗纠分,助力医改。利用多学科专家团队上下互动和知识优势,借鉴心脑血管病及传染病预防经验,加强基层,培养队伍,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数年之后对减少肿瘤发病率、提高早珍、早治率,减轻肿瘤疾病对社会和卫生资源压力,助推肿瘤学的科学发展会起显效。
其他文献
目的 针对膀胱肿瘤多中心性、异质性和复发性的临床特点,结合AUA、EUA和CUA膀胱肿瘤临床治疗指南,在深入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将肿瘤导向肽机制、光学成像机制、光学分子影像机制和分子探针机制引入膀胱肿瘤围手术期诊治体系,使膀胱肿瘤的诊治水平达到细胞或分子水平,以实现膀胱微小肿瘤和术中残余肿瘤的精准识别。方法 从2010年01月到2015年5月,本项目对234例膀胱肿瘤复发及进展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
目的:探讨对于接受肝脏原位移植术后出现不能通过手术切除的复发性肝细胞癌灶的病人,栓塞化疗治疗是否有效.材料与方法:71例患者中有28例(39%)在肝脏原位移植术后出现不能通过手术切除的复发性肝细胞癌灶,且这些患者均没有栓塞化疗禁忌症,被纳入该研究:其中14例患者在肝脏原位移植后接受栓塞化疗(实验组),另外14位患者被纳入对照组未接受栓塞化疗(对照组).每次栓塞化疗之后通过随访的CT检查判断肿瘤的疗
Although tumor-associated fetal protein AFP has demonstrated utility as a clinicaltumor marker,the significance of intracellular AFP is still unclear.The aim of this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ole of cy
目的 胰腺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类以具有高度转移性为特征的胰腺罕见恶性肿瘤。由于胰腺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的发病率较低及既往相关研究所采用诊断、评估标准与最新标准不尽相同,关于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预后的资料非常有限,为进一步明确该疾病临床特征及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我们搜集临床数据对此类疾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 本研究收集2009年6月至2014年12月经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且
目的 探讨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及其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01-01-2010-07-31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77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急诊肝切除术28例(另有6例为介入止血后肝切除,1例保守治疗止血后肝切除),姑息性手术11例,TAE(或TACE)治疗23例,内科保守治疗15例。分别对各组患者的近期止血效果和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和
This study aimed to characterize the plasma protein profile and common interaction network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SCC) using a proteomics approach and to identify protein
目的 垂体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其中泌乳素腺瘤是激素分泌性垂体腺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病会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本课题探讨原癌基因pokemon相关信号通路与泌乳素腺瘤发生的相关性及其与泌乳素腺瘤的分子机制,为可能的泌乳素腺瘤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从泌乳素腺瘤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中分离培养原代肿瘤细胞,并利用siRNA技术对pokemon基因进行稳定干扰,同时运用CCK8检测poke
目的 探讨与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有关的高危因素,以及脑转移后治疗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病理确诊的200例未接受过全脑预防性照射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性别(男vs女)、年龄(<60岁vs≥60岁)、分期和吸烟(吸烟vs不吸烟)等临床因素之间的脑转移率及无脑转移生存时间(Brain-metastasis-free survival,BMFS)的
目的 探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主要入组标准:依据10分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癌痛≥4分的患者入组,患者年龄> 18岁,可以与医生交流。羟考酮缓释片适用于慢性癌痛和非癌痛中至重度疼痛患者[15,16]。有多种剂量规格,更易剂量滴定。治疗初期,患者的用药十分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病人曾用过的镇痛药物的每日剂量、强度和类型;用于计算羟考酮剂量的方法的可靠性;每12h服用5 mg的初剂
目的 分析早期贲门癌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2008年我院执行国家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过程中,39例早期贲门癌的术前内窥镜检查、病理类型、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94.8%、89.7%;5年内死亡4例,均为远处脏器转移.结论影响贲门癌长期生存的因素除了疾病本身的因素外,可能还与病人身体内环境、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