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外来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

来源 :2008年浙江省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f107893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产品贸易的扩大和交通、物流业的发展及气候的变化,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频率和风险不断增大。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洲斑潜蝇等5种新的外来有害生物陆续传入嘉兴市;进入新世纪以来,已有灰豆象、蔗扁蛾、三叶草斑潜蝇、柑橘小实蝇、烟粉虱、豚草、南芥菜花叶病毒等10多种外来有害生物(包括部分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嘉兴市发生为害,对农业生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贸易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对嘉兴市外来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和传播途径及扩散原因进行了浅析,提出了防控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水稻二化螟是南方水稻产区发生较为严重的害虫,目前生产上缺乏高效的防治药剂,每年都会对水稻产量造成一定的损失,急切需要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种全新的杀虫剂,为了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及对天敌的影响,笔者进行了有关试验,现将结果进行总结。20%氯虫苯甲酞胺悬浮剂对水稻第1代二化螟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在二化螟1-2龄幼虫期,每666. 7m2用量10ml,杀虫效果90%
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由于超级杂交稻面积的不断扩大,食料条件丰富,种群增长倍数提高,为害加重。另一方面,三唑磷、氟虫腈、杀虫双、乙酰甲胺磷等药剂的多年使用,使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抗性提高,药效下降。为筛选新型高效环保型药剂,作者对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进行了大区药效试验,本文现将结果进行归纳整理。
0.2%高渗甲维盐EC为一种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杀虫剂,对小菜蛾等旱地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有较高的杀虫效果,对稻纵卷叶螟幼虫也有一定的防效;但对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的防治效果各地结果差异较大,赵忠荣和张洁(2006)试验结果表明,0.2%高渗甲维盐EC对1、2代二化螟具有一定的防效,0.2%高渗甲维盐EC 600ml/hm2对二化螟的防效可达82%左右,显
研究了乙酰甲胺磷在土壤中的主要环境行为——移动性、降解性及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在粉土、壤土和黏土上的吸附常数(Kd)分别为1.69、2.16和2.08,属于土壤难吸附的农药品种;在粉土、壤土和黏土上均表现为极易移动;在粉土、壤土和黏土中的降解半衰期为8.2~29.0d,属于土壤易降解的农药品种。
毒死蜱是水稻上常用的广谱性杀虫剂.近年来,由于稻纵卷叶螟(Ch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稻飞虱、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发生量大,为害重,毒死蜱使用次数和使用量明显增加,为了明确穗期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一直是我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决策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各项动植物检疫措施应当符合《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的规则。近些年禽流感、疯牛病、地中海实蝇、小麦腥黑穗病等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也给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追溯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政策产生的历史和现实背景,提出了应对的检疫对策,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对待外来物种和有害生物问题。
供试的8种化学物质均对苏云金芽孢杆菌YJ-2000菌株致死杀小菜蛾和斜纹夜蛾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各物质的不同质量浓度对杀虫效果有显著性差异。多数增效剂的增效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氯化镁、巯基乙醇和碳酸钾对小菜蛾的增效作用比较明显,尤其是氯化镁,增效倍数为1.38.氯化镁、硼酸和碳酸钾对斜纹夜蛾的增效作用比较明显,尤其是碳酸钾,其增效倍数为1.15。
本文在收集、整理我国引进花卉的种类、及其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和这些有害生物的潜在经济为害性等多种信息的基础上,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对浙江省引进的53种进境花卉中进口量大的33种花卉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认为,33种花卉中,约有68种有害生物具有较大的检疫风险,建议在进境花卉检疫时应重点实施检疫。
本文从杂草的适应性、延续性、为害性3个基本特征入手,对近年来引进冷季型草坪草种黑麦草进行风险评估,得出进境黑麦草风险值达79分,潜在风险极大,应将黑麦草属10种植物列入禁止进境名单。
本文系统阐述了对进境花卉种子进行检验性除害处理的方法。归纳了针对不同有害生物可采用的各种熏蒸方法,并评述了各种方法的利弊,提出了硫酰氟作为溴甲烷熏蒸替代剂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