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区域位于南海西北部,包括中建南盆地的西北部隆起和北部坳陷两个二级构造单元,属于南海北部和西部的交接处,断层发育,地质条件复杂,流体运移活跃。近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中建南北部地区发育巨型麻坑、冲沟等地貌特征。麻坑多是直径在千米量级大小不一的巨麻坑,深度约百米。其形成与底部含天然气流体的逸散相关,利用地震及多波束测深资料已验证发现此处发育有断层、多边形断层、管道、泥底辟等构造。麻坑在形成之初大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
【出 处】
:
第一届中国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域位于南海西北部,包括中建南盆地的西北部隆起和北部坳陷两个二级构造单元,属于南海北部和西部的交接处,断层发育,地质条件复杂,流体运移活跃。近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中建南北部地区发育巨型麻坑、冲沟等地貌特征。麻坑多是直径在千米量级大小不一的巨麻坑,深度约百米。其形成与底部含天然气流体的逸散相关,利用地震及多波束测深资料已验证发现此处发育有断层、多边形断层、管道、泥底辟等构造。麻坑在形成之初大多数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后在多变海洋环境和海底流体活动作用下变为拉长形或新月形,联合乃至形成冲沟。
其他文献
位于内蒙古中部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火山群由规模不等的近30 座斯通博利式第四纪火山组成,根据火山锥地质与地貌特征可初步划分为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两期.早期火山位于乌兰哈达东南方向,由红山火山-火烧山火山五座串珠状小火山锥呈南东-北西排列,锥体低缓,规模较小,火口较浅.另外,介于北炼丹炉火山和中炼丹炉火山之间的黑脑包火山是早期火山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火山(锥底约300m,火口直径150m),锥体呈低缓的圆
海拔高度控制的严寒气候条件,使得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广泛分布.多年冻土中冰、水和汽三相共存及转化控制着地表及浅层土壤水、热、碳、氮的循环过程,是维系多年冻土与大气、水文和植被相互作用的纽带.地球系统模式(ESM)的不断发展对多年冻土区陆表过程研究和陆面特征的参数化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多年冻土区空间本底信息(多年冻土分布、植被、土壤等)的获取,多年冻土区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的构建,活动层及
连续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基准站的坐标时间序列中包含了复杂的噪声信号、非构造形变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尤其在垂直方向,对GNSS基准站在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下的运动速率估计产生了较大的干扰。整体经验模式分解(EEMD)是一种非平稳、非线性时间序列的处理方法,它是根据信号本身的时频特征进行分解,将信号分解成若干个频率由高到低的子信号和残差项,高频子信号和部分中频子信号隐含着信号中的噪声信
自2008年以来,为了研究北京地区的雷暴和闪电活动,北京闪电综合探测网(Blnet)不断发展完善.截至2014年夏季,Blnet发展到15个测站(站点具体布局见图1),网络南北基线长约100公里,东西基线长约95公里.Blnet的探测范围基本覆盖北京地区以及河北部分地区,构成了一个大型的综合观测网络.每个探测子站配备闪电快、慢电场变化测量仪(简称快、慢天线),其中8个测站增加了闪电甚高频(VHF)
疏勒河上游山区多年冻土覆盖率高达83%,不同冻土埋深与地表覆盖的草地对降水过程的再分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明确多年冻土区不同景观带的产流机理,在研究区选择具有不同冻土埋深的草地小流域进行水量平衡试验观测.2012年6月~9月与2014年6月~9月两年的雨季观测数据表明:多年冻土埋深较大的草原化草甸小流域产流量较低,观测期间19 次降水,只有5 次产流,平均径流系数为0.13%,99%的降水多用于小
通过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的观测,获得了华东地区高山站泰山大气气溶胶分别在光波长450 nm、550 nm和700 nm的散射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散射系数的平均值分别是180.0(450 nm),142.9(550 nm)和101.2Mm-1(700 nm),后向散射系数平均值分别是20.3(450 nm),16.7(550 nm)和14.7Mm-1(550 nm).吸收系数平均值13.0
中长期径流预报可以为解决天然来水与人为用水不协调的水资源调度,以及防洪抗旱的防灾减灾提供水文信息支持。水文循环作为不稳定动态开放系统是难以做出精确而可靠中长期径流定量预报的关键原因。本研究从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为基础,重新定义了中期径流预报、长期径流预报和超长期径流预报等基本概念,并指出短期气候预测的理论与方法可以为中长期径流预报提供直接的借鉴和参考。影响流域径流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天文因素、大气环流
青藏高原地区(特别是其西部地区)气象台站稀少且分布不均,这一现状长期制约了对青藏高原地区能量与水分循环的定量理解。遥感技术的发展为深入理解这一过程提供了便利与可能。地表参数的精确获取则是深入研究地气相互作用的第一步,该研究首先引入两种具有相似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卫星资料——AVHRR和MODIS,在相关参数化方案的支持下,得到高原面上的地表特征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时间序列谐波处理算法对地表参数时间
地球重力场季节和年际变化主要来源于地球表层大气、海洋、陆地各系统间水的质量交换,由GRACE重力卫星探测地球重力场变化所反映陆地水储量的改变主要来自降雨、土壤蒸发蒸腾、河流输运以及向地下深层的渗透等过程.本研究利用陆面过程模式CLM3.5以及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的集合四维变分同化方法PODEn4DVar,构建能够同化GRACE卫星重力场的陆面水文同化系统LDAS-G,实现对地球重力场所反映的大尺度陆地
山地冰川和内陆湖泊能反映区域的水热平衡变化,因此被广泛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天然指示器。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基于1991,2000和2012年3个时段的Landsat影像,提取佩枯错流域内的湖泊面积和冰川面积,通过对多源测高数据ICESat/GLAS和Cryosat-2进行校正并计算佩枯错2003-2013年湖面高程变化和冰面高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