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脆弱性及其评估框架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成为国际上全球变化与可持续性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借鉴社会-生态系统及其脆弱性相关理论,探索在旅游发展背景下秦岭山区乡村人地关系的测度与解释.从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结合的角度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农户参与式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在农户生计和景区分类的基础上,测度以农户为基础的局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度,厘清不同类型农户和景区脆弱性的影响因素.以农户适应性为切入点,总结局域人地系统的脆弱性作用机理,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调控机制,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研究表明:①以旅游生计和综合生计型为主的农户较传统生计型(务工/农)农户脆弱性降低.局域脆弱性空间差异不大,但结构性差异显著,其中社区共管类景区脆弱性明显较其他景区低.②人均拥有耕地面积(自然资本)、家庭物质资产种类、经营性物质资产面积(物质资本)、旅游收入、贷款资助机会、贫富差距(经济因子)、区域优势度、技能培训(社会因子)等成为影响农户脆弱性的关键因素.③自然资本缺失、适应力资本分异、企业经济理性主导的旅游开发模式进一步增加了人地系统脆弱性,而农户认知、社会资本建设以及社区共管模式有利于提升系统应对风险能力,减缓或降低系统脆弱性.因此,农户生计、景区开发和旅游社区发展密切互动,共同作用于当地人地系统,以稳健的农户生计体系、合理的景区开发模式为导向的调控对策是实现当地社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