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下胫腓联合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约占踝关节损伤的1%-11%。见于约50%的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和几乎全部的Weber C下胫腓联合损伤,在旋后外旋4度骨折中更易出现。三踝骨折是较复杂的骨折。由于踝穴的正常解剖关系遭破坏,胫骨关节面后唇的骨折移位,造成踝关节后外侧脱位,常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距骨脱位,踝关节完全失去了稳定性,踝穴的正常解剖遭到破坏。关节内的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
【机 构】
: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骨科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下胫腓联合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约占踝关节损伤的1%-11%。见于约50%的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和几乎全部的Weber C下胫腓联合损伤,在旋后外旋4度骨折中更易出现。三踝骨折是较复杂的骨折。由于踝穴的正常解剖关系遭破坏,胫骨关节面后唇的骨折移位,造成踝关节后外侧脱位,常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距骨脱位,踝关节完全失去了稳定性,踝穴的正常解剖遭到破坏。关节内的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一般要求解剖复位,坚强有效的内固定,修复损伤的韧带,早期积极功能锻炼,以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本研究探讨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胫后肌腱转位治疗腓总神经损伤后期足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1.1--2015.1收治的19例腓总神经损伤后期足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例,女4例;年龄17~70岁,平均39.8岁;左足10例,右足9例,所有19例病人均经手术探查修复,术后最短10月,最长5年,平均18月.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9月~2015年3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22例,女20例.年龄11~74岁,平均43.32岁;病程1天一4年.平均9个月.
目的 研究并探讨小切口与传统切口手术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的比较。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68侧)腕管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观察,其中男11例、女47例,年龄17-81岁,平均45岁,采用小切口即平行鱼际纹尺侧约2cm直切口,由腕横韧带远端向近端切开达皮下腕横纹近端,探查、松解正中神经,与传统切口即在鱼际纹沿线进行切口,切口为弧形,由尺侧转向近端,
目的 探讨探讨手外伤后手部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效果,本文着重阐述自制简易握力器在手外科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药品塑料瓶盖包括各种颜色各种大小,把大小相同的瓶盖利用塑料绳(稍有弹性)可以16个或18或20个串成一个球体,即一个个弹力大小不同的握力器就成功了,也可根据患者喜好、年龄搭配自己喜欢的颜色。
目的 观察Multiloc髓内针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随机选取12例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采用MultiLoc 髓内针(Synthes公司)治疗。并按纳入标准随机选取15例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采用PHI LOS钢板(Synthes公司)治疗,对其进行随访。
目的 探讨应用腕关节镜薄层切除治疗尺骨正向变异的尺骨撞击综合征的手术方法(wafer手术),随访并评价术后腕关节症状及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对6例(男4例、女2例,年龄35-54岁,平均42岁)有持续性腕尺侧疼痛症状、x线证实尺骨正向变异的患者,关节镜置于3/4入路,需要时转换至4/5或6R入路,球锉位于4/5或6R入路,在腕关节镜下探查,行滑膜切除,探查三角纤维软骨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临床已经确诊髂腰肌血肿而MR误诊的MR影像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近几年经手术、随访确诊的而MR误诊的髂腰肌血肿9例,分析MR各个序列图像特征,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提高护理质量,做到优质护理,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方法:在当前护理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更新护理服务理念,实施人文关怀的护理管理,加强护理文化建设,加强护理人员的文化素质培养,用人文护理服务理念营造一个良好的护理文化氛围。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ADM)联合头刃厚皮修复儿童瘢痕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各类儿童外伤及烧伤后瘢痕52例,异体皮片组(26例):一次切除瘢痕后,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头刃厚皮移植修复。
目的:通过对22例四肢严重损伤病人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出四肢严重损伤病人应做好术前护理:(1)现场急救(2)认真观察生命体征,警惕血管损伤的可能(3)迅速补充血容量,积极抗休克(4)积极术前准备 ;术后护理要点:(1)加强基础护理(2)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3)合适的卧位和肢体的保暖(4)观察肢体血循环及病人生命体征(5)疼痛护理(6)引流管护理(7)皮瓣护理(8)心理护理,早期功能锻炼等特殊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