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对内蒙古地区2006年3月9日由蒙古气旋强烈发展造成的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的诊断分析。通过与常规气象观测和卫星资料进行的对比,分析发现,强冷空气活动是本次沙尘暴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沙尘暴天气发生时,蒙古气旋系统中动量下传效率较高,这是地面蒙古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本次沙尘暴过程最为显著的特点。它是由中高层西北气流控制下,在中低层波动发展形成的次级环流使动量下传,同时斜压强迫促使地面蒙古气旋
【机 构】
: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兰州 730020;内蒙古气象台 呼和浩特市 010051 内蒙古气象台 呼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内蒙古地区2006年3月9日由蒙古气旋强烈发展造成的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的诊断分析。通过与常规气象观测和卫星资料进行的对比,分析发现,强冷空气活动是本次沙尘暴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沙尘暴天气发生时,蒙古气旋系统中动量下传效率较高,这是地面蒙古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本次沙尘暴过程最为显著的特点。它是由中高层西北气流控制下,在中低层波动发展形成的次级环流使动量下传,同时斜压强迫促使地面蒙古气旋强烈发展而形成的。与典型的高空深厚冷涡的形势形成鲜明的对比,预报难度较大。
其他文献
选用郑州市城郊7个代表站2006年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逐日浓度监测资料,较为系统地统计分析了郑州市这3种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其中包括年、季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同时利用2001~2006年均浓度资料,用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了主要污染物的变化趋势。
利用邯郸市区4个代表站2006年可吸入颗粒物PM10逐时监测资料和邯郸市观测站地面气象要素的逐时观测资料,较为系统的分析了邯郸主主要空气污染物-PM10的时空分布特征,PM10平均浓度采暖期明显火于非采暖期,年变化规律基本上与当地气候年变化规律相吻合,日变化规律为上午浓度最高,夜间次之,下午浓度最低,采暖期为双峰双谷型,非采暖期为一峰一谷型。
本文利用高空、地面的实况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发生在华北中南部的一次局地强对流天气从动力、热力特别是锋生方面进行了详细诊断分析。研究表明:这次沙尘暴天气发生在高空为低涡后部西北气流、地面是冷锋的天气形势下:中低层的动力作用明显,当中低层的涡度、散度、垂直速度都达到了各自的极值时,锋面发展到最强,沙尘暴处于强烈的爆发阶段:密集位温区是锋生区,锋生引起河北中南部沙尘暴的爆发,沙尘暴发生在密集位温
利用2006年6月~2007年5月的酸雨观测资料,对降水PH值的分布特征和酸雨出现频率进行了分析,并对酸雨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文从科学传播的角度,对吉林省气象学会在气象科普工作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了分析,提出科学传播是公众理解科学的重要途径,政府支持是科学传播得以发展的组织保障,大众媒体是科学传播的技术保障,科学普及的核心是弘扬科学精神。提出了如何发挥气象科普的科学传播作用的六点做法。
气象科普与气象法规之间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现行气象法规的普遍遵守需要气象科普的保障。气象法规对于气象科普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二者宣传的结合,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气象科普与气象法规宣传的结合,作为一项整体工作或工作思路,关键在于注重提高人员素质,讲求宣传实效。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随着气象事业的深入发展和人们对气象知识的迫切需求,对气象科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气象科普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是气象科普贴近生活,容易被人们接受;二是气象知识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特点,更容易激发青少年的兴趣;三是气象科普工作受到了各级气象部门的广泛重视:四是科普基地建设成果显著,硬件条件优越。要充分发挥气象科普优势,不断丰富气象科普手段,探索气象科普的新途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国务院49号文件)中明确提出的科普宣传内容包括防灾减灾知识的要求,分析了近年来发生的导致中小学学生伤亡的几起气象灾害伤害事件,从法规政策和技术几个方面分析了气象科普宣传灾害防御的重要意义,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在宣传气象灾害防御的先进经验,初步探讨了如何进行气象灾害防御科普教育的方法:一方面突出气象灾害防御教育的系统性,科学规划、重视气象灾害热
本文结合河北《电视天气预报》调查情况,从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定位、丰富节目的科普内容、增强节目编导科普意识等方面,探讨如何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做好气象科普工作。
气象影视是面向社会社会服务的窗口,也是气象科普向社会公众广泛传播平台。本文认为气象影视应紧密围绕国家需求、社会热点和气象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办好气象节目应用好这个平台,大力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对提高全民气象意识、提高社会公众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拓宽气象服务领域、树立气象部门形象、推动气象影视工作、气象科普的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