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现象在颈总动脉内膜损伤后的动态变化

来源 :2013国际神经病学中山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dy_gong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颈总动脉内膜损伤后自噬的动态变化.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以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的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以及P62的表达.结果 Beclin-1蛋白在损伤颈总动脉的内膜及中膜均有表达,并于术后3天、7天较假手术组表达增高,术后7天增高更显.术后3天可见存在LC3阳性细胞(10.67 ±2.08个n=3),7天时LC3阳性细胞数达高峰(21.33 ±3.51个n=3).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beclin-1及LC3蛋白在术后3天表达上调,并持续至术后7天,而P62蛋白的表达则下调.结论 颈总动脉内膜损伤后可见自噬体形成,并伴随着调控自噬的Beclin-1蛋白以及自噬体形成所必需的LC3的表达增高,均表明自噬被激活,并于不同时间点呈动态变化,推测其可能参与新生内膜形成.
其他文献
目的 收集广东省以及广东周边诸省的亨廷顿舞蹈症患者及其家系,对其临床症状、突变基因以及家系中遗传规律等进行研究.给予患者康复治疗、中医药治疗等综合治疗意见,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遗传咨询及治疗的最新进展,并对这些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方法 收集亨廷顿舞蹈症患者,绘制完整的家谱图并记录详细的临床资料.予IT15基因诊断、UHDRS评分、步态分析、太极训练以及提供中医药咨询,未来拟对同时会说现代标准汉语及粤语
会议
目的 探讨组织型激肽释放酶(tissue kallikrein,TK)通过reggie-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介导神经元突触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以小鼠大脑皮层原代神经元和Neuro-2a细胞为离体神经元模型,应用RNA干扰技术下调reggie-1蛋白、AG1478阻断EGFR磷酸化,并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原代神经元突触
目的 本研究通过病例回顾分析,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脑梗塞斑块形成常见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20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以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作为评价指标,以血浆LP-PLA2表达水平作为研究因素,分析LP-PLA2水平与脑梗塞传统危险因素及粥样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
多发性肌炎是累及骨骼肌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相关疾病,可见于任何年龄阶段,老年人发病少见。本病例女性,71岁,临床表现为下肢无力,伴肌肉疼痛,肌酶升高,血沉增快,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示肌纤维变性、坏死、萎缩,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完全符合多发性肌炎的诊断标准。患者在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加强营养支持,改善骨质疏松,防止肺部感染等的基础上,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下效果显著,目前患
目的 抗NMDA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脑炎是近几年国外报道的一种罕见性边缘叶脑炎,如果能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可以取得戏剧性疗效,但是国内报道尚不多。我们曾确诊1例伴卵巢畸胎瘤抗NMDA受体脑炎青年女性患者,症状典型,资料完整,治疗及时,取得良好疗效,故报道如下,并回顾国内外对本病的研究结果,希望提高对本病的诊疗水平。
目的 研究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变化在HTLV-Ⅰ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截瘫(HAM/TSP)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AM/TSP患者CSF上清液中的IL-17、IL-10水平及外周血Th17,Treg细胞的百分率,并计算二者的比值.结果 HAM/TSP患者脑脊液上清IL-17含量及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分别为4.58±0.7
帕金森疾病(Parkinsons disease)是全球第二高发病率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现今研究表明,α-synuclein是帕金森疾病标志之一路易小体(Lewy body)的主要成分,其聚集引起细胞的死亡。而最新临床研究表明,Retromer组成之一VPS35上的D620N突变与家族及偶发性帕金森疾病相关。由于帕金森疾病的机理复杂,其致病机制仍然十分不明晰。而模式生物如酿酒酵母及秀丽隐杆线虫,具有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合并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驱铜治疗方案,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例病程中出现癫痫持续状态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转归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21岁,首发症状表现为双上肢震颤、言语不清及腹痛,腹部CT示肝硬化、脾大,裂隙灯发现K-F环,驱铜前血清铜蓝蛋白0.05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PPAR-γ激动剂)对大鼠高血压性脑白质病变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80-100 g雄性SD大鼠按双肾双夹法(2kidney 2clip,2K2C)制成高血压性脑白质病变模型,随机分为高血压组(n=15)、吡格列酮组(n=15)、假手术对照组(n=6).吡格列酮组在术后8周开始灌胃给药,剂量为10mg/kg·d.连续给药12周后进行水迷宫实验,LOYZE染色观察白质疏松程度,HE
本文报道一例伴有恶性胸腺瘤伴肺部转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在肺部感染后诱发肌无力危象,呼吸机辅助呼吸,持续40C高热,感染性休克、三系血细胞减少、严重的情绪障碍伴失眠,经多日四联抗生素不能控制感染、反复升血细胞等治疗症状仍未改善。转我科后进行免疫调节治疗为主,辅以营养支持,抗焦虑改善睡眠等治疗后成功脱离呼吸机。提示胸腺瘤与免疫系统有密切的联系,可以并发众多免疫相关性疾病,因此治疗上要注意恢复免疫平衡。
会议